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因奏曰:“臣生于草菜①,目不睹阙廷之事,陛下过听,引至天庭,此万代之一遇。然咫尺之间,若披云雾,臣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曰:“善。”遽命卷帘。翌日,拜监察御史。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有告其反者,鞫②之无状。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且臣备③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玄宗大悦,许以衡轴④处之。嘉贞因曰“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昔马周起徒步谒圣主,血气方盛,太守用之尽其才,才五十而终。向用稍晚,则无及也。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他日衰老,何能为也!”玄宗曰:“卿第往太原,行当召卿”。卒用之为相。在职尚简易,善疏决。论者称之。
(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草莱] 民间荒野。 ②[鞫] 审查。③[备] 充数。④[衡轴 ]重要职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次:住宿
B.及命表,又出意外表:写奏章
C.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虞:忧患
D.在职尚简易,善疏决 尚:尚且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张循宪以御史出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因请以己官让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
C.虽有反坐,此则不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嘉贞虑事周全的一组是 ( )
①张嘉贞落魄有大志。 ②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③臣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 ④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
⑤且臣备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⑥在职尚简易,善疏决。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嘉贞在潦倒失意时仍胸怀大志,从平乡县尉免官归乡,虽住在四周土墙的屋子里但能恰然自得。
B.张循宪向武则天推荐张嘉贞,武则天隔帘同张嘉贞谈话,张嘉贞坦言己见,武则天看到张嘉贞高大英俊,神采出众,第二天就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C.张嘉贞任天平军节度使,有人告发他反叛,经审查无罪状,唐玄守将判告发者的罪,张嘉贞则认为不能这样做,因为他担心掌握军队的人会生异心,而且会断绝言路。
D.张嘉贞向唐玄宗进言,举唐太守用马周的例子,说明应当及时任用人才,并希望趁自己少壮而得到皇帝任用。后唐玄宗用他为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日:“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选自《宋史》,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 | B.明年至郡明年:第二年 |
C.俾勿扰以俟处分俾:使 | D.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曲当:完全恰当 |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
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
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 /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
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
C.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尚节亭记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流出汁液),为瘿肿(生出赘瘤),为樛屈(枝干弯曲),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特:只 |
B.而名之曰“尚节之亭”名:命名,起名 |
C.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信:相信 |
D.故让国,大节也让:辞让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为人之“节”看法的一组是
①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②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④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⑤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⑥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A.②④⑤ | B.①③④ | C.①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 |
B.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
C.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之亭”的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道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
D.作者于记叙描写中饱含感情,由“观而喜之”到“安得不喜之哉”,再到“岂苟然哉”,赞赏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间。既是对黄中立的期许,也隐隐传达了自己的心志。 |
翻译原文中画线的句子。
(1)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2)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瑶芳楼记
宋濂
瑶芳楼者。常熟虞君子贤燕居之所也。
瑶芳者何?古桐琴之名。子贤以重金购得之,间一抚弄,其声翏翏①然,如出金石,如闻鸾风鸣。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子贤乐焉。则以谓世之名楼者众矣,高骈②之“迎仙”。谓其溯遐情也,其失也诞;韩建之“齐云”,谓其凌高清也,其失也侈。吾皆弗敢蹈其非。欲专斯楼之美者,舍斯琴也。其孰能当之?遂以瑶芳名其楼。
当风物清朗,白月独照,神情遐冲,夐③出世外。子贤棕冠鹤氅,自函道④而升,复取琴。鼓一再,行久之,演而为紫琳之操⑤。其辞曰:“有坚者,石中含精矣;其石白如肪。煜有瑛矣;五音繁会,铿然而鸣矣。”客有与子贤同志者,从而和之。曰:“艳质兮非华。阳卉兮非奢,折秋馨兮遗所思,望美人兮天涯。”歌已,相视而笑。
金华宋濂闻其声,唶曰:“古之人好楼居者,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盖临阴幽之室,则其情敛而聚;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随境而迁,因物而著,其亦人理之常者乎!况夫宫角之相参。羽徵之互奏,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其于学问之功,又未必为无所助。所以先生长者,无故不去之、盖有以也。虽然,君子盖不物于物。不物于物,则凡纷然而来前者,皆吾性情之发舒。或悬崖速壑,或平墅旷林,虽非层构,可以闺辟阳阴,而清风徐来,万籁皆动,曲涧流泉,复助之为声势,五音泠然,惬心而温耳,太和融洽,内外无间,有不啻听子贤之琴于兹楼之上矣!此无他,达人大观,无地不为楼,无声不为琴也。苟局滞于一室之间,适其意则有之,而蹈道则未也。有若子贤,盖学道而有所得者,故濂敢以是说告之。”
子贤绝出流俗之上,吾友杨君廉夫极称其为人,谓笃于士行而犹孝其亲云。
(逃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①翏翏:lù,象声词,长风声.②高骈:唐朝人,曾建迎仙楼。下文韩建,唐末人,曾建齐云楼。③夐:xiòng,远。④函道:楼悌。⑤紫琳之操:琴曲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熟虞君子贤燕居之所也燕:安逸,安闲。 |
B.吾皆弗敢蹈其非蹈:遵循,沿袭。 |
C.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夸:奢侈,过度。 |
D.随境而迁,因物而著著:显露,显明。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五音繁会,铿然而鸣矣②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
B.①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C.①其亦人理之常者乎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D.①苟局滞于一室之间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琴音之美妙、音乐之功用的一项是
A.①如出金石,如闻鸾凤鸣 ②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 |
B.①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 ②神情遐冲,复出世外 |
C.①复取琴,鼓一再,行久之 ②其于学问之功,又未必为无所助 |
D.①而清风徐来,万籁皆动 |
②五音泠然,惬心而温耳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历史上的“迎仙”“齐云”两座名楼为例,指出它们在命名上分别失之“诞” “侈”,意在肯定虞子贤以古桐琴为楼命名的做法。 |
B.作者曾经与虞子贤一起在月夜登楼,子贤抚琴弹奏;作者继而与子贤唱和,借鲜花、香草、美人表达了对高洁品行的仰慕与追求。 |
C.作者认为,修养高深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景物,都能养性怡情,即使从清风流泉中也可获得美妙的享受,如同在瑶芳楼上听虞子贤弹琴一样。 |
D.作者在文中既为瑶芳楼作记,也通过写虞子贤为楼命名和弹奏古琴表现子贤高雅的品格,同时还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
第Ⅱ卷(共114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专斯楼之美者,舍斯琴也,其孰能当之?
(2)所以先生长者,无故不去之,盖有以也。
(3)子贤绝出流俗之上,吾友杨君廉夫极称其为人,谓笃于士行而犹孝其亲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有文武才略,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李密寇东都,玉战败,大亮被禽。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遂定交。
高祖入关,走亮自归,授土门令。方岁饥,境多盗贼。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间出击盗,所至辄平。贞观初,出凉州都督。时突厥亡,帝进欲怀四夷,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军、中郎将,列五品者赢百员。又置降胡河南。诏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峙粮碛口赈其饥。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臣以为诸藩请附者,宜羁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籓臣。河西积困夷狄,州县萧条,加因隋乱,残耗已甚。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畮,此中国利也。”帝纳其计。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会讨吐谷浑,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与李靖俱出北道,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俘其名王,获杂畜数万。拜右卫大将军。
晋王为皇太子,帝诏大亮兼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三职,宿卫两宫。每番直,常假寐。帝劳曰:“公在,我得酣卧。”尝以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时弼为将作丞,匿不见,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张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帝为迁弼中郎将、代州都督。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十八年,卒,年五十九。将敛,家无珠玉为含。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帝哭为恸,谥曰懿,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
注:古代丧葬之礼俗:以米及具填死者口中,谓之“含饭”。天子、贵族可含珠玉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省:xǐng,探视,问候 |
B.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绥:安抚 |
C.劝垦田,岁大熟劝:鼓励 |
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夸耀 |
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李大亮“文武才略”的一组是()
①为剑南道巡省大使②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③间出击盗,所至辄平
④每番直,常假寐⑤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⑥家无珠玉为含
A.②④⑤ | B.②③⑤ | C.①②⑤ | D.①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亮知恩图报。显贵时,总想着如何报答曾免他一死的张弼,甚至想把自已的官职爵位全让给张弼,受到皇上的称赞。 |
B.大亮忠心奉主。每次轮到他值班,只是坐着打盹,太宗慰劳他时说:“有你在,我能睡个安稳觉。” |
C.大亮有文武才略。他曾上书皇上停下安抚未归附的部族的工作,使边地的百姓能从事农业生产,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 |
D.大亮为官清廉。去世后,为他穿衣入棺时,家里拿不出珠玉给他含在嘴里,只能在棺中放普通之物了。 |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
(2)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①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②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 ”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③,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④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选自《汉书·龚遂传》)
[注释]①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 ②潢池:即池塘。此比喻濒海的渤海郡。③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④齐:渤海郡古为齐地。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并:一起 |
B.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安: 安全 |
C.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劝:鼓励 |
D.遂乃开仓廪假贫民。假:借给 |
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B.上选能治者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C.持兵者乃为盗贼乃不知有汉 |
D.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其孰能讥之乎 |
下面全是龚遂治理措施的一组是()
①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
②悉罢逐捕盗贼吏。
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
④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
⑤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A.①③④ | B.③④⑤ | C.②④⑤ | D.②③④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