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三 康有为借助于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助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 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06期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你认为人物A和B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4)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持有的偏见及原因。
(5)你认为在建设现代和谐社会中,对传统文化应持何种态度
(10分)明清时期,一些有批判精神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活跃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的政治学说以“二帝三王”之美好时期为逻辑起点。然后揭露和批判“三代”以降诸多“为天下之大害”的暴君统治,最后以一一恢复“三代祖治”为救世之道作为逻辑终点。……对“三代”的理想寄托和精神诉求是儒学的传统,是儒学的历史观,它的实质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但是,与其说黄宗羲的政治理想也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毋宁说儒学的道德理想主义是黄宗羲政治思想的“隐形结构”或“潜文本”。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材料二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黄宗羲政治理想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认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为此,顾炎武提出了什么主张?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出现的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学之间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试看(春秋时期)列国都城在地图上的分布很容易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它们都邻近河流;以现在所知,几无例外。一部分固然因为交通的便利,一部分也因为河谷的土壤比较肥沃,粮食供给比较可靠。城的作用在保卫,贵人的生命和财富和祖先神主的保卫。……城郭的入口有可以升降的悬门,城门时常有人把守,夜间关闭。
——张荫麟《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春秋列国建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开封城的街巷结构截然不同于长安,他的四条御街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相连,此外还有东西向的横街,以及南北向的直街,互相连通成街巷网络,把商业区与居民区交织在一起。在许多交通便利的街巷中,都有繁华的“街市”,行市、酒楼、茶坊、食店、瓦子(娱乐场所)等连成一片,形成摩肩接踵、昼夜喧阗的商业长廊。……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六百四十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一百六十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根据材料二,概述北宋时期开封城商业功能的新发展。
材料三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初广州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并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图片一:《恭祝中华民国万岁》图片二 《共和》
材料三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
(2)图片一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3)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来讲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法律文献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
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二“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权利法案》
材料三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四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利?这一法律文件出台后,英国逐步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材料二中,美国建立上图体制的法律文献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原则?
(4)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德国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中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材料三 964年,宋太祖接受宰相赵普的建议:“令诸州自今每岁民租及筦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运京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主要目的是什么?
(2)为解决材料二所述问题,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并据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分析北宋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