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于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④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日:"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1.

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

2.

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 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 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 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3.

"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

4.

第③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

(1)(2)

5.

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翻译: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

②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3)

解释加点字词
①金就则利()②声非加也()
③而江河()④锲不舍,金石可镂()
皆出于此乎()⑥弟子不必不如师()
⑦则耻师焉,矣 ()⑧不相师()

根据语境,说说下面一段文字中孔子说的“鸡”、“牛刀”分别比喻什么?孔子说“割鸡焉用牛刀”有什么含义?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鸡: 治理小(武)城(教化百姓) 牛刀: 礼乐(弦歌、音乐)
“割鸡焉用牛刀”:礼乐用于治理小城而不是用于治理国家,亏了。表示惋惜。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叛网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馀年,宜矣!
(选自《资治通鉴第十一卷•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项羽灭,高祖求布千金 购:重金收买
B.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C.高祖以丁公军中徇:杀
D.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多:赞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独以己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微夫人力不及此。
B.而丁公独不忠受戮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C.则国家能久安乎!
太子迟之,疑有改悔。
D.使天下晓然皆知臣不忠者无所自容

愿举国内臣,比诸侯之列,给供职如郡县。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B.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C.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D.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之所以要缉拿季布,是因为在项氏手下为将时,屡次使高祖身陷绝境。
B.朱家不仅冒险收留了季布,而且为他奔走,辨说道理,当季布最终被赦免后,朱家也名闻天下。
C.丁公当年遇到身处危难之中的高祖,被高祖的好话所打动,不仅没有将高祖杀掉,还主动撤回了军队。
D.当年的仇敌季布最后被封官,有救命之恩的丁公却被找了个借口处死,高祖这样做,是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角度考虑的。

下列对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不仅认为高祖处置季布和丁公是必要的和恰当的,而且对处置的深远意义评价很高。
B.司马光认为高祖之所以这样做不是恩将仇报,而是由于“进取”与“守成”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C.司马光认为,高祖将丁公处死的目的是要让天下千千万万人明白礼仪并引以为戒。
D.司马光写这段话的目的是赞扬高祖富有远见、与时俱进的政治才能。

将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呼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子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日:“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承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赢。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立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注】①嗼(mò):静默无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貌吾所甚恶也适:恰好,正好
B.其手而与之坐搏:握住,抓取
C.与将军之以如秦节:礼节,气节
D.故圣人之所贵:重视,崇尚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待时”的一组是()
①故钓于渭以观之②退而耕于野③若步之与影不可离④水冻方固,后稷不种
⑤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⑥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杀父之仇。
B.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
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因而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
(2)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