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探究小组用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浓度为1.00 ·、2.00 ·,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308 ,每次实验的用量为25.0 、大理石用量为10.00 。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
大理石规格 |
浓度/· | 实验目的 |
|
① |
298 |
粗颗粒 |
2.00 |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
② |
||||
③ |
||||
④ |
(2)实验①中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
依据反应方程式+=
+
↑+
,计算实验①在70-90 范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实验②、③和④中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14分)某学习小组同学探究FeSO4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一)利用下图装置探究FeSO4的稳定性和用途。(绿矾成分为FeSO4·7H2O)
(1)II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FeSO4固体分解生成了_____________。
(2)III中溴水是用来检验是否有SO2气体生成,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溴水褪色,据此推测FeSO4分解最有可能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3)Ⅳ中足量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SO2气体,防止其污染环境,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二)探究FeSO4中Fe2+的还原性
(4)证明FeSO4有较强的还原性,完成下表步骤二及其现象。
(三)硫酸亚铁用途探究
(5)缺铁性贫血往往口服硫酸亚铁,当用硫酸亚铁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CH4的性质探究实验。
(1)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现象是____。
(2)在无色玻璃集气瓶中与Cl2混合后光照,现象是____。
(3)为了验证CH4是否具有还原性,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无水CuSO4逐渐变蓝,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则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研究小组将CH4通入溴水时,发现溴水逐渐褪色,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结论(用文字表示,不必画实验装置图) ______。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维生素C的组成和有关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维生素C样品研碎,称取该试样0.704 g,置于铂舟并放人燃烧管中,不断通入氧气流。用酒精喷灯持续加热样品,样品逐渐消失最后无任何残留物,将生成物(仅有两种物质)先后通过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0.288 g和1.056 g,生成物完全被吸收。
②将少许研碎的维生素C样品和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混合后,溶液颜色变红。
请解答下列问题:
(1)称取的试样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mo1;碳元素的质量是g。
(2)维生素C中(填“含”、“不含”或“无法确定是否”)有氧元素,理由是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如你回答“含”有,请计算称取的试样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并填入下一空格中;如你回答“不含”等,则下一空格不必填写。称取试样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3)如果要确定维生素C的分子式,你认为还需要知道的信息是。
(4)维生素C和紫色石蕊试液混合后,溶液颜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填“酸”、“碱”或“中”)性。查阅有关资料显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请以淀粉溶液、碘水为试剂,写出验证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设备①进行的是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这一步操作所用的仪器是。
(2)由设备②进入设备③的物质A是。
(3)在设备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设备④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产物是CaCO3、和水,再通过过滤得产物。
(5)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NaOH水溶液、。
(6)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苯酚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①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峰
②分子中无碳碳双键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纯净的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中(A下端活塞关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4)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