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常用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死心踏地耸人听闻追本溯源 |
B.生杀予夺生死悠关三番五次 |
C.入不敷出人心向背万相更新 |
D.毋庸讳言支吾其词切磋琢磨 |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B.既然已,勿动勿虑 |
C.吾将以为袜 |
D.从余问古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 (如果)乃能衔哀致诚(诚意)比及三年(等到) |
B.若甚怜焉(你)久不见若影(你的)比得软脚病(近来) |
C.吾与点也(和,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而读书者与之(许可,同意) |
D.其言不让 (谦虚,谦让)不学之过也(过错)大母过余曰(经过)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 遥 望
曾 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A.这是一首抒写人生感慨的诗作,真实地写出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态。 |
B.第二节换韵,但“回头”与第一节联韵,这样,两节的韵等于勾连起来。如此押韵,与诗的内容相适应。 |
C.“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中的“故乡”写实,具体写诗人的家乡。 |
D.诗的两节,分别写年轻、年老时的“遥望”,更确切地讲,是前瞻与回望,二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论》的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是苏轼的父亲。本文是一篇史论,作者就是为了研究六国灭亡的历史而作。 |
B.《伶官传序》是一篇序文,作者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者写作本文意在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当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
C.《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柳宗元,针对统治阶级的“好烦其令”写了这篇讽刺性极强的文章。他文风朴实,反对华丽的骈文,掀起了“新乐府”运动。 |
D.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散文家,是“桐城派”的代表作家之一。《项脊轩志》是在妻子去世后为了怀念她而作。 |
下列语句划线处所指的人物依次是()
①吾人咏怀,独惭康乐。
②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③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④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A.谢惠连苏辙高渐离李白 |
B.谢灵运文与可荆轲![]() |
C.庄子苏轼荆轲石崇 |
D.谢灵运欧阳修高渐离嵇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