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水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实施远距离跨流域调水是中国为解决缺水地区“燃眉之急”的一大举措,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远程跨流域调水最频繁的地区。国际上通常认为,一条河调水不要超过20%,用水不要超过40%,否则会直接导致河流丧失自我净化能力,最终导致水资源的根本枯竭。
运用哲学常识说明国际上关于调水极限的观点给我们的警示。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
材料二:近年来,在国内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但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与国际上相比明显落后,2002年共有123家整车生产厂,遍布全国27个省级单位。其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2家,超过10万辆的只有8家,产量不足1万辆的达95家,其中产量在1000辆以下的有70家。2005年,我国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限制之后,汽车市场与国际汽车市场融为一体,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使我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材料三:2008年以来,由于汽油价格持续走高,虽然普通汽车价格不断下降,但销售依然没能走出低谷,大排量汽车由于受消费税增加影响,价格不断上升,人们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从而带动了小排量汽车生产热潮,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更是异常火爆。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⑴分析说明我国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10分)
⑵为什么汽油价格的提高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人们为什么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资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06—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由中央财政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
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绿色照明工程,将逐步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通过对消费者的财政补贴,国家在2009年推广节能灯1亿只,直接拉动社会消费10多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绿色照明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09年5月,我国绿色照明企业总数已突破3000家,年产值近700亿元。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以及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措施(写出三条措施即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注意:本次考试此问不需作答,仅供复习参考)
(3)实施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运用唯物史观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多样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阐述建设学习型政党对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工信部已经下发文件,“手机实名制”于2010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消费者去营业厅购买手机卡,必须持身份证才能办理。工信部要求,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今年9月1日起,全面实行新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第二阶段:以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相关法律出台为依据,用三年时间做好老用户的补登记工作,从而确保此项工作任务顺利圆满完成。
手机实名制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减少垃圾信息。但一些消费者担心,实名制反而会加大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电信观察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认为,手机实名制利大于弊,除了防止商业广告的骚扰外,未来电子商务、位置服务都需要用户的身份识别,有了实名制后有管制地开放这些信息,将更好地推动手机网的发展。
材料二:
以下是部分网友在网络微博上对手机实名制发表的看法:
“老革命”:赞同实名制,这样应该会很少出现骗子之类的吧。
“小墨”:反对实名制。这是政府对公民言论自由的变相监控和封杀。
“冰心凤鸣”:手机实名制可以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我能给你实名,你能给我安全”吗?我国对保护个人隐私相关法规目前还比较薄弱,执法力度不够,难以杜绝对个人信息的侵害。企业虽有制度要求员工保守客户秘密,但如果连法律都难保证的事情,企业制度就更显苍白。
“我是专家”:手机实名制没那么可怕,手机实名制和用户隐私泄露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不能认为每个手机用户都登记了实名资料就必然会导致该用户的隐私信息被泄露。用户隐私泄露有很多种渠道,运营商渠道只是其中之一,其他例如房地产中介、银行甚至商家的会员俱乐部等渠道收集到的用户隐私也有可能泄露,这主要是有人违规操作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将这个推到实名制身上。
(1)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唯物辩证道理有哪些?
(2)从《政治生活》角度,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网民在微博中对手机实名制发表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