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会议4月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面对“十一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哲学社会科学界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十一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充分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你是怎样认识哲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简述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儒、道、释三家文化为主体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渗透着古老东方民族的聪明和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传统文化即保留了其基本面貌,又以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融合了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逐步丰富完善了自我。
材料二早在2000多年,我国古人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运·大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和谐社会”与“大同社会”两种理想之间的关系。

杭州,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其人文内涵十分深厚,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杭州,作为一个景色秀丽的人间天堂,她山清水秀,烟柳画桥,自然风光独特,适合人们居住、休闲、学习和工作;杭州,物产华美,有着悠久历史的茶叶、丝绸等;越剧和大量的神话故事也为这个城市平添许多浪漫和神秘的色彩;杭州,世界著名的旅游名胜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园林已经成为世界遗产之一,然而,杭州西湖由于开发过度失去了原真性,现在还在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大门之外。“杭州以西湖为美,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为根,文物的修缮保护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这座古老城市的保护。”2008年,杭州市政府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要求将西湖正式列入2010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的请示,杭州西湖申遗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已确定“西湖申遗三年行动计划”和“西湖申遗未来十年重要工作”,并着手编制申遗文本和申遗整治规划,结合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实施孔庙复建.玉皇山南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整治工程,加快西湖申遗的脚步。
综合运用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基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杭州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何现实意义?
(2)为了杭州西湖申遗成功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材料一、2009年4月30日,以“我与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华民族文化周在香港拉开帷幕。430多名内地少数民族青少年来到香港,为香港市民奉献一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盛宴,并由此拉开香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第三届中华民族文化周内地代表团总团长、国家民委副主任杨健强表示,第三届中华民族文化周的举行,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各少数民族团结、进取、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将进一步增进香港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对祖国的了解和认同。
材料二、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主办、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文化报和文化市场发展中心共同协办的“中国文化市场三十年”征文活动今年4月28日开始面向公众征稿,活动将历时4个月,至8月31日结束。这也标志着“中国文化市场三十年”系列活动正式启动。这三十年间,中国文化市场由小到大,文化市场管理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2009年,国务院确定了文化部新的“三定”方案,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决定以“回望与前瞻”为主题举办“中国文化市场三十年”系列活动,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文化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研究新形势下文化市场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以及促进文化市场繁荣规范的新策略、新手段。此次“中国文化市场三十年”系列活动包括全国网上征文活动、大型理论研讨会等几个板块。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香港举办第三届中华民族文化周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说明文化部启动“中国文化市场三十年”系列活动、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的正确性。

“中英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是1月18日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布朗和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共识,也是对目前中英关系的最好概括。两国政府首脑不仅在国际舞台上频繁见面,而且建立了年度会晤机制。英国是投资中国最多的欧盟国家,而中国“走出去”在欧洲也首选英国。自二00二年以来,两国贸易额一直以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速度增长,07年提前实现了两国领导人设定的二0一0年双边贸易额突破四百亿美元的目标。1月15日,“时代中国”这一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节”宣布启动,八百多项各类活动将掀起两国文化交流的新高潮。
(1)分别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两国为什么要加强合作与交流?
(2)我国应如何与英国开展文化交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