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30年来中国GDP统计图
注: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1978年第十,2000年第六,2008年跃居第三。
材料二: 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世界排名
|
谷物 |
籽棉 |
花生 |
甘蔗 |
肉类 |
茶叶 |
水果 |
1978年 |
2 |
3 |
2 |
7 |
3 |
2 |
9 |
2008年 |
1 |
1 |
1 |
2 |
1 |
1 |
1 |
材料三: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近4140元,农产品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30年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锁定土地与农民。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产生上述经济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三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已略高于美国。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离歌”纷纷响起:成都和郑州取代深圳和东莞,成为富士康、联想等IT巨头的生产主基地;知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的直属工厂;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器宣布将外包到中国的工作岗位迁回美国本土。据统计,近年来有数十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关闭在中国的工厂。离开中国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转移;另一种是高端制造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振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背景下,纷纷回流本土。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中国制造冶———这个见证了中国崛起、足以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字眼,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
(2)有人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又掌握着制造业核心技术,“高不成,低不就”所导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难以摆脱。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反驳这一观点。
(3)创新型人才关系着“中国制造”的美好明天。有关部门准备制定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在这一决策过程中政府和公民应如何良性互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盟的宗旨是以共同体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在2012年3月的欧盟春季峰会上,为避免债务危机重演,欧盟中的2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财政契约”,将部分预算主权上交,这意味着签字国经济和财政政策进一步一体化。
材料二:2012年5月,奥朗德当选为法国总统,任命让-马克·艾罗为政府总理并负责组阁。在竞选之初,奥朗德曾表示将重新调整“财政契约”。但他也多次表示,他重视欧盟,重视法德在欧盟中的核心作用。
(1)法国总统和总理都有行政权,他们的基本分工有什么不同?
(2)法国与欧盟的合作对欧盟作用的发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某课题组就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了说明收入分配发生的变化,首先将样本中的居民分为五个收入组,每组各占总调查人口的20%,然后将各组1985和2008两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图5。
材料二: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下降,意味着收入分配趋于公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最高点0. 491,以后开始逐步回落,2012年降为0.474。2008年我国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如图6所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具有哪些特征? 请利用图5中的数据分别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从图6中选取三个点连接起来表示我国2012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同时,从右表中选择两项能够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并分别说明理由。 (作图时请用2B铅笔,并画清楚。)
材料: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 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A市市委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城市生态建设。把城市建设远景规划向群众展示,公开征求意见,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规划提建议,并将修订后的规划提交人大审议,人大表决通过后再实施。该市市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A市市政府积极响应市委精神,贯彻落实城市建设规划,不断采取措施改进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的?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A市市政府为什么要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