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 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要战略任务。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文化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以高水平的“美丽”文化产品促进文化市场的规范化,不断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寄予每个自觉的个体,真正带来文化的多元和丰富生态,让中华文化的魅力绽放 “美丽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如何发挥中华文化的魅力?

高中物理、化学等课程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大胆精彩的猜想、精确控制的实验、正确有效的定律。然而,科学探索充满了失败、挫折和不测。如,诺贝尔为发明安全炸药,多次身受重伤;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先后发生爆炸和解体,多名宇航员殉难;中学数学教师欧姆发现的电阻定律长期得不到德国权威们的承认;修道院教士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一些权威抵制达34年之久……正是人类的孜孜以求,终使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结合材料,分析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是如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有: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差,集中度低;立法滞后、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措施尚未完全落实甚至违规排污;部分国人不顾公共利益追求无节制的生活方式加剧环境恶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财政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财政支出对节能环保工作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为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中国梦”是建立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基础上的。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生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健全工资长效增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出台多项政策,稳定食品、住房等百姓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结合材料,用生产与消费和影响消费的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采取相关措施的依据。

去冬今春,我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2012年s市空气质量、机动车保有量和煤炭消费状况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空气质量达二级(良)以上(天数)
285
283
279
275
机动车保有量(万辆)
103
121
156
180
煤炭消费量(万吨)
2210
2400
2621
2930
煤炭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
42
39
37
36

注:①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28%。②近年来,s市肺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分别增长了47%、28%、25%。
材料二为既保证经济发展,又改善空气质量,s市采取了以下相应措施:减少煤炭消费量,增加天然气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重;优化机动车结构,淘汰老旧机动车;关停高污染企业和退出一批落后生产工艺,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教育、传媒、通讯等服务产业;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鼓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村地区环境质量。
(1)揭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之间的关系。(7分)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s市所采取的措施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