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题8分)
伴随城市改造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走上了快速“翻新”的发展道路。某校高一(1)班开展了以“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同学们通过走访、阅读文献资料、访问政府网站等形式,了解到以下信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国家扩大内需的工作方针,政府提出了努力谋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强城市基础,做好新农村建设,致富一方百姓来实现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工作要求。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形象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范畴。
材料一:为顺应全球传播时代的潮流,我国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确立了以下思路:一是处理好主观认知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国家形象的塑造既取决于该国的国情国力实际,同时也取决于自身的塑造能力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二是处理好国内公众与国外公众的关系。由于国家间的利益矛盾和文化差异,国内公众对本国的认知与国外公众对该国的认知会有差别,需要正确引导国内外社会舆论的互动。三是国家形象的判定标准与传播之间的关系。传媒对国家形象的判定有双重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需要加强对国际主流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多样性知识,分析我国塑造国家形象的依据。
材料二:过往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如今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在日益多元化的进程中通过对碎片化形象的整合而实现的。作为次国家行为体的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主体,每一个行为体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开始承担着与自身相符的责任,“凡我在处,便是中国”的理念对于不同层级的行为体都是适用的。
(2)联系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能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中应该怎么做?
(3)“凡我在处,便是中国”,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当代学者崔卫平的“你所站在的那个地方,就是属于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人便是什么。你内心光明的时候,中国便不再黑暗。”无不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自觉的历史担当。请你写出从中得到的两条感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域文化通鉴·安徽卷》——安徽三大区域文化(涡淮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在饮食、民居、民风、民俗、方言、学术、戏曲和信仰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又相互借鉴,融合与趋同。这幅“安徽文化地图”,有助于传承、弘扬安徽地域文化;也成为宣传安徽、推介安徽、闪耀安徽、发展安徽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1)阅读材料一,分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材料二:《科学发展·安徽篇》——生动描绘了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和气魄的安徽人书写“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的新篇章。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把握发展机遇;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环节,加速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坚持将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向困难群众倾斜,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
2015年2月底央视羊年春晚的收视率对外公布,收视率创历年新低,抢红包抢走了春晚风头。
材料一:羊年春晚的收视率创下八年来的新低,但这并不能阻止全国电视观众“抢红包”热情的高涨。春晚“抢红包”,实际上是对互联网金融的一次大推广。从余额宝、P2P(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网络借贷模式)到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体系包容性,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每年春节过后,春晚,有人点赞有人吐槽。2015年春晚导演组总体上按照四个方向的价值回归选取节目,四个方向的价值回归是:向艺术回归,要有敬重之心;向生活回归,要常接地气;向人民回归,要与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向真情实感回归,要真正回到内心回到艺术的原点。
(2)假如你是总导演,请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谈谈应如何选取春晚节目,并从唯物史观角度说明“四个回归”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法治指数是国际上判断、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及其程度的量化标准。2012年,中国法治指数排名为87名。2014年全球法治指数丹麦以0.93分位居第一,中国以0.45分排名76。
材料二:提高法治指数,建设法治经济,必须切实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经济理念。只有公平竞争,各种要素才会在利益驱动下竞相涌动、良性共赢,所以,让交易更平顺,让“无形之手”更稳健,离不开法治的庇护;过去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商业贿赂、欺诈,都为法治所不容,所以,让信用更扎实,也离不开法治的庇护;法治也瞄准政府,把“有形之手”全部纳入法治的框架,“无形之手”才有创造活力,才能“逼出”一个更好的市场经济。
材料三: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第一年。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N市采取切实措施全面提升政府依法履职能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健全完善决策机制,问计于民,汇聚民意,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大行政问责和督查力度等,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提高法治指数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的相关知识,分析N市为建设法治政府所采取的措施。
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取消了原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全部放开零售药店的非处方药(医保内、医保外所有品种)、医保外的专利药、血液制品等价格。
材料一:药价是否应该放开、如何放开,涉及多方利益,既要考虑市场的良性发展,又要考虑费用变化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力争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平衡点。做到这一点,无疑需要充分调研论证,综合考量,不断接近各方心中对药品价格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材料二:关于药品价格该不该全面放开,有人说,药品毕竟属于人命关天的特殊产品,必须长期坚持实行政府指导价,某些品类还必须实行政府定价。有人则表示,放开药价,药价会更合理,可以使药品价格回到正路。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管理者应怎样寻找药品价格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解释为什么不同人对药品价格改革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