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表一、我国人均资源和世界平均水平比较表
资源 |
水 |
耕地 |
石油 |
天然气 |
铁矿石 |
45种矿产 |
我国人均占世界平均水平 |
25% |
40% |
11% |
4.5% |
16.5% |
50% |
表二、我国单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比较表
内容 目标 |
单位GDP能耗 |
二氧化硫排放量 |
化学需氧排放量 |
十一五”规划 |
下降20%,每年降4% |
下降10%,每年下降2% |
下降10%,每年下降2% |
2006年 |
1.21吨标准煤 |
2594万吨 |
1431万吨 |
比上年实际增减 |
下降1.23% |
增长1.8% |
增长1.2% |
2007上半年 |
下降2.78% |
减少0.6% |
减少0.5% |
(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
(3)、试说明我国政府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政治学意义。
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为何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2005年中央财政新增57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就业和再就业;为引导农民按需要有序流动就业,国家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材料二:目前,我国农民工已经突破l亿人,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伤事故多、超时加班、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请你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就“怎样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
2005年4月13日,国家环保总局就社会广泛关注的圆明园环境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举行公开听证。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120人和50多家媒体参加了听证。这是《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环保总局首次举行公众听证会:有媒体以“圆明园听证会:公众参与环评第一步”报道了此事。看了这则新闻报道,某班同学围绕民主决策的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甲:政府举行听证会,有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可见,我国政府机关只有举行听证会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决策。
学生乙:公众参与决策,可以帮助政府机关完善决策方案,所以,政府机关应采纳听证会上公众代表提出的全部建议。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作简要评述。
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不断扩大。实施新的《信访条例》,畅通了信访渠道,规范了信访秩序。”
辨题:“言论自由就是我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建设的新阶段。20多年的实践证明,它有力和有效地维护了祖国统一,保障了民族平等,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致的。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