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投资,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效控制了我国投资的总体增速,其中粗钢、水泥、电石、铁合金等高能耗产品产量增幅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回落。我国计划年内力争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3000万吨,落后炼钢产能3500万吨,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加大。至07年9月,全国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首次实现双下降。从07年12月1日开始,我国将实施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外资项目准入,同时进一步鼓励外资进入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等产业。国务院决定,能耗降低和环境污染减排完成情况将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1)、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政府上述做法的正确性。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动。你认为作为市场主体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如何去做?
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2008年全世界自然灾害频繁,干旱.洪水.飓风.地震等极端天气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据此,有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人们只有服从它。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认识。
到2009年,改革开发以来中央中央共发布了十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十一个“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这个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运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十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出台的认识。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乃至前进中的每一次失误,都无不印证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真谛。
(2)根据材料三,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一直贯穿于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再到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保增长”。
(3)针对材料中我们党对经济发展目标的认识演化过程,有人说:“真理会因人因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去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灾区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身心创伤。虽然灾难已过去一年了,但是地震给人们带来的阴影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消除。为此加强对经历灾难的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让他们的个体充分表达和发泄内心的积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有人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请你对此作简要评析。
(2)请你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2009年6月10日,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部分省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上强调,扎扎实实做好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请结合《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
(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为什么要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2)请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从学习科学发展观看,并简单写出选题的理由。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2008年10月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从10月1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唯物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