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在小车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绳连接小车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2是钩码质量为、砝码质量为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及、、、和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将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表1纸带的测量结果
测量点 |
s/cm |
v/(m·s-1) |
0.00 |
0.35 |
|
1.51 |
0.40 |
|
3.20 |
0.45 |
|
7.15 |
0.54 |
|
9.41 |
0.60 |
(3)在上车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_做正功,做负功。
(4)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3中的图线(其中),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是。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
贾老师要求同学们测出一待测电源的电动势及内阻.所给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E,定值电阻R1(阻值未知),电压表V(量程为3.0 V,内阻很大),电阻箱R(0~99.99 Ω),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1)珊珊连接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她接下来的操作是:
①将S2接到a,闭合S1,拨动电阻箱旋钮,使各旋钮盘的刻度处于如图甲所示的位置,记录下对应的电压表示数为2.20 V,然后断开S1;
②保持电阻箱示数不变,将S2切换到b,闭合S1,记录此时电压表的读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然后断开S1.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图甲所示电阻箱的读数为________Ω,图乙所示的电压表读数为________V.由此可算出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________Ω(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在完成上述操作后,珊珊继续以下的操作:
将S2切换到a,多次调节电阻箱,闭合S1,读出多组电阻箱的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线.
由此可求得电源电动势E=________ V,电源内阻r=________Ω.
一节电动势约为9 V,内阻约为2 Ω的电池,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00 mA.为了精确测定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选用了总阻值为50 Ω的滑动变阻器以及电流表和电压表,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为了防止误将滑动变阻器电阻调为零而损坏器材,需要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定值电阻R0,最适合的是( )
A.10 Ω,5 W B.10 Ω,0.5 W
C.20 Ω,5 W D.20 Ω,0.5 W
(2)电路连好后,由于电路中有一处发生了故障,闭合开关K时发现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没有示数,断开导线“1”的B端,将其分别接到C、D、E、F各点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都接近9 V,而接到G、H、J各点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都为零,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
A.定值电阻R0断路
B.滑动变阻器滑片P接触不良
C.滑动变阻器EF间电阻丝断路
D.电流表断路
(3)在其他器材不变的情况下,再取一节上述规格的电池,与原来的电池串联组成电池组,测量这个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且操作无误.
①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②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可以求出E=________,r=________.(用I1,I2,U1,U2及R表示)
(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甲所示,读数为________m.
用螺旋测微器测物体的厚度,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m.
(2)某同学为了测定一只电阻的阻值,采用了如下方法:
①用多用电表粗测:多用电表电阻挡有4个倍率:分别为×1 k、×100、×10、×1.该同学选择×100倍率,用正确的操作步骤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大(指针位置如下图中虚线所示).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请你补充完整下列依次应该进行的主要操作步骤: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0 Ω处.
c.重新测量并读数,若这时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上图中实线所示,测量结果是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用伏安法继续测定这只电阻的阻值,除被测电阻外,还有如下实验仪器:
A.直流电源(电压3 V,内阻不计) |
B.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为5 kΩ) |
C.电压表V2(量程:0~15 V,内阻约为25 kΩ) |
D.电流表A1(量程:0~25 mA,内阻约为1 Ω) |
E.电流表A2(量程:0~250 mA,内阻约为0.1 Ω)
F.滑动变阻器一只,阻值0~20 Ω
G.电键一只,导线若干
在上述仪器中,电压表应选择________(填“V1”或“V2”),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填“A1”或“A2”).请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原理图.
在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一同学利用下列器材设计并完成了“探究导体阻值与长度的关系”的实验.
电压表 量程3 V 内阻约为900 Ω
电压表 量程10 V 内阻约为3 kΩ
电流表 量程60 mA 内阻约为5 Ω
电源E1 电动势1.5 V 内阻约为0.2 Ω
电源E2 电动势4.5 V 内阻约为0.4 Ω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 Ω)、粗细均匀的同种电阻丝、开关、导线和刻度尺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选取图中器材,按示意图连接电路
B.用伏安法测定电阻丝的阻值R
C.用刻度尺测出电阻丝的长度L
D.依次减小电阻丝的长度,保持电路其他部分不变,重复步骤B、C
E.处理数据,根据下列测量结果,找出电阻丝阻值与长度的关系
L(m) |
0.995 6 |
0.804 9 |
0.598 1 |
0.402 1 |
0.195 8 |
R(Ω) |
104.8 |
85.3 |
65.2 |
46.6 |
27.1 |
为使实验尽可能准确,请你对上述步骤中画线处加以改进.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
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
B.在其中一根细线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将步骤B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B、C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B、C的位置,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