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同学一起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甲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下如下实验步骤:
A.在桌面上放好长木板,在无滑轮的一端固定电磁打点计时器,用导线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到6V直流电源上。
B.将纸带固定的小车上,并使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C.用细线的一端拴住小车,细线的另一端跨过木板上的定滑轮挂上钩码,将小车放在靠近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的木板上。
D.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后再合上电键,使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
E.纸带全部通过后打开电键,取下纸带,测量和分析纸带。
乙同学检查了甲同学拟定的实验步骤,发现有两处错误。请你代乙同学纠正甲同学的错误:
错误1: 。
错误2: 。
纠正错误后,两同学顺利得到了正确的纸带,如图所示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记数点,以A点为计时零点。
(1)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
(2)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
在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其中,A为打下的第1个点,B、C、D、E为距A较远的连续选取的四个点(其他点未标出)。用刻度尺量出B、C、D、E、到A的距离分别为s1=62.99cm,s2=70.18cm,s3=77.76cm,s4=85.73cm重锤的质量为m= 1.00kg;电源的频率为f=50Hz;实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为了验证打下A点到打下D点过程中重锤的机械能守恒。则应计算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打下D点时重锤的速度vD="____" m/s;
(2)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J;
(3)重锤动能的增加量ΔEk=J。
(4)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D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 。
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实验中,取双缝间距d="0.5mm," 双缝光屏间距离L=0.5m,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干涉图象如图,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如图,则图中A位置的游标卡尺读数为,B位置的游标卡尺读数为,单色光的波长为m。
某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6V、50Hz的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无漏点的纸带,如图5所示,O点为重锤下落的起点,选取的计数点为A、B、C、D,各计数点到O点的长度已在图上标出,单位为毫米,重力加速度取9.8m/s2,若重锤质量为1kg。
(1)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B=m/s,重锤的动能EkB=
J。
(2)从开始下落算起,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J。
(3)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B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
(4)如果以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
图象应是什么形状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线的斜率表示什么?
.
(1)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摆球直径为2.00 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99.9s.则
①该摆摆长为_______cm,周期为s
②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 |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 |
C.开始计时,秒表过迟按下 |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
(2)在一次用单摆测定加速度的实验中,图A的O点是摆线的悬挂点,a、b点分别是球的上沿和球心,摆长L=m. 秒表读数__________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多次改变L的值并测得相应的T值.现测得的六组数据标示在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的坐标纸上,即图中用“”表示的点。根据图中的数据点作出T2与L的关系图线.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
(1)摆球应采用直径较小,密度尽可能_____的球,摆线长度要在1米以上,用细而不易______的尼龙线;
(2)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θ应_______;
(3)要在摆球通过________位置时开始计时,摆线每经过此位置______次才完成一次全振动;
(4)摆球应在________面内摆动,每次计时时间内,摆球完成全振动次数一般选为_______次。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摆长的测量应在摆球自然下垂的状况下从悬点量至。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单摆,并用图示的L作为摆长,这样测得的g值将偏。(填“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