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于今年5月1日率先施行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这一规定的实施,为公民行使知情权,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和监督政府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了条件,请简要回答政府信息公开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
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传统社区是一种"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血缘、地缘、感情为纽带,身边都是亲人、熟人,人情交往密切。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节奏加快,社区已近乎一个"陌生人社会",个人权利得到更多尊重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分明,居民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助和互动,甚至出现"对门不相识"的状况。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已逐渐成为时代潮流,这为建设新型"熟人社区"提供了新思路。社区通过建设"云平台",公示政府公共服务政策、社区业务办理流程、活动通知等,实现信息共享。此外,还在"云平台"上专设"邻里互助""邻里商圈"等专栏,使玩具、图书等闲置物品顺利置换,实现物品共享;私人厨房、书房、车位临时出借,实现空间共享。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还通过"云平台"与居民加强互动交流,实现共同治理……共享、共治使得"邻里之间不再陌生"成为可能。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文化角度看,"共享"会给社区带来哪些改变?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社区"共治"需要各方作出哪些努力。
(3)展望共享社区的未来,有人说,"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请运用一个最恰当的哲学道理评析上述观点。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选做题】本题包括A、B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小题评分。
A【经济学常识】
美国一直深受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强烈影响,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私人企业独立性强。但企业的过分投机,加上政府监管不力,最终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日本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政府还通过经济计划、产业政策、私人关系等方式影响企业行为,导致政府与大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这也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企业的过度扶持和频发的钱权交易丑闻也引发了人们的反思。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美日两国市场经济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2)两国市场经济模式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启示?
材料一 税收政策会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利益产生重要影响。假设某制造企业的某一产品当前销售单价为9.8万元(其中包含企业每销售一件产品应缴纳的税额1.8万元),年销售量10万件。现对该企业销售产品实行免税措施,免税后单价为9.2万元,年销售量为13万件。
材料二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为主动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全球工业大国都在全力抢占智能制造的制高点,构筑全球新战略。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税负过重等老问题依然突出,弱化了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减税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和重要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销售单件产品后买卖双方从免税中分别获得的收益,并据此指出其收益变化情况。
(2)说明减税可以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虛、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习近平说:"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带领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不断"赶考"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1)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
(2)"两个务必"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3)人生是一个不断"赶考"的过程。就青年如何在人生考试中交出合格答卷提出两点看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为反制有关外国实体危害中国国家利益,2020年9月,中国商务部公布《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为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对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影响,2021年1月,中国商务部公布《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用办法》。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