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取代了实行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对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政府由强制的收容遣送改变为自愿救助管理。其中一个重要结果是“三证”不全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和居留取得了合法资格。(“三证”包括身份证、暂住证、进城务工证)
问题:将收容遣送改为自愿救助管理说明了什么?(10分)
材料一、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走势(单位:%)
年份 |
2001年 |
2004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农村 |
47.7 |
47.2 |
43.1 |
41.0 |
43.2 |
城市 |
38.2 |
37.7 |
37.9 |
36.5 |
35.7 |
材料二、2011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反映的问题,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学习《经济生活》后,小明同学遇到以下生活片段:
片段一:大学即将毕业的表姐,正忙着找工作。找来找去,总是不太理想,不是嫌待遇低,就是嫌工作不稳定;不是嫌用人单位要求太苛刻,就是嫌工作不大体面………
片段二:表叔开办7一家服装厂,过去一直为国外某名牌企业做贴牌服装,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但近期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再加上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量贴牌服装出口受阻,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1)你认为小明应该怎样劝劝表姐呢?(8分)
(2)你认为小明可以提出哪些建议,帮助表叔走出困境呢?(9分)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券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材料是怎样体现财政作用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某重点中学高三(2 )班学生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主题开展研究活动,收集到以下相关信息:
信息一:我国GDP同比增长与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表
注: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75%,较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而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到整个GDP的25%,日本也达到了20%。
( 1)假如你是该班同学,你认为信息一主要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请从企业角度谈谈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信息二: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文化市场,但我国的文化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文艺创作低俗化、娱乐化倾向严重。为此,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曾强调: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2)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就如何抵制“三俗”之风各抒己见。请结合信息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从政府角度谈谈如何抵制“三俗”之风。
(3)请应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信息二的认识。
信息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4)联系信息三,结合《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生活”一单元知识,分析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原因。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政府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2011年达到1226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7356座水库除险加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更好惠及“三农”。
(1)请从财政角度分析政府如何做好“三农”工作。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