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兴衰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材料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借鉴外来文化成果,通过文化产业的创新、市场的运作、大众传媒的传播,使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1)分析材料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近年来,为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重庆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出台《关于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的决定》,每年安排5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其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批准《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决定,审议通过《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市政协多次到该地区调研,形成的多项提案被市政府采纳。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重庆市推动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的做法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材料一:近年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粮油、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较快,譬如绿豆、大蒜、生姜的价格曾一路飙升,直逼肉价。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物价上涨,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就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等出台16项措施来稳定物价。
材料二:2010年12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称调控房价绝不会退缩。他评价“房价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算”时讲到:“这个讲法不准确,也不全面,原因在于房价有政府应该管理的部分,有市场应该管理的部分,总理应该管的主要是保障性住房,解决的主要是中低收入者的问题。”
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我国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物价的必要性。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到2003年4部意义重大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再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都体现了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道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唯物论角度看,怎样才能做到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0分)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什么辩证法观点?(10分)
《人民日报》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稳定“一粒米”(粮食)、壮大“一根蔗”(蔗糖)、吹绿“一片叶”(桑蚕)、养肥“一肥牛”的发展思路,建立起包括水稻、蔗糖、桑蚕等在内产业化高效农业区。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该市经过引资改造,目前已拥有可消化全市所有甘蔗和桑蚕在内的大型糖厂和6家缫丝厂。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宜州市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