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夜渡两关记      [明]程敏政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①,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②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
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③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注释】①岖崟(yín):山石险峻的样子。②赵检点:指赵匡胤,在他后周任殿前都点检。后文的二将,指南唐大将军姚凤、皇甫晖。③伍员:字子胥。他父兄被楚平王杀害,逃往吴国。
(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
6.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问驿吏,吏绐言               绐:欺骗
B.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         陟:到达
C.杳不知其所穷                   杳:遥远
D.其亦可谓不审也已               审:慎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
②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
B.①悉下马,累肩而上
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C.①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①虽濒危而幸免焉
②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
B.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
C.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
D.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载了作者夜渡清流关和昭关遇险的事。虽然是一篇纪实文章,自然成文,但作者叙述有致,跌宕起伏,让人感觉险象环生。
B.文章记叙了作者两次深夜历险渡关的经过,但两次渡关历险的原因不同。夜渡清流关是因误听“驿吏绐言”;而夜渡昭关则是因“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
C.两次渡关夜行均有“火”相助,但情形各不相同。第一次寒风助声,吹灭束燎,致使险象环生;第二次虽无束燎,但前山有火引路,只因怪石狰狞,以至惊马难行。
D.清流关是赵匡胤获胜之地,昭关是伍子胥困厄之地,作者在文中运用这两个历史典故,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也表明作者有此游虽险而感到庆幸的心情。
10.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2)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
(3)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原创】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划9处0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
吴平,入洛。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先是,尝著缞绖①上船,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华坐,华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鸣鹤,隐字也。云又曰:“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挟尔矢?”隐曰:“本谓是云龙骙骙②,乃是山鹿野麋。兽微弩强,是以发迟。”华抚手大笑。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之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问之具服,云:“与此妻通,共杀其夫,闻妻得出,欲与语,惮近县,故远相要候。”于是一县称其神明。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
入为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成都王司马颖表为清河内史。颖将讨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忤旨。黄门孟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而云固执不许,曰:“此县皆公府掾资,岂有黄门父居之邪!”玖深忿怨。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以讨昌。会伐长沙王,乃止。
机(陆机)之败也,并收云。颖官属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为之请命)。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世。
(《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注】①缞绖:cuī dié,丧服。②骙骙 kuíkuí:强壮的样子。
下面句中的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机初张华诣:拜访
B.郡守其能,屡谴责之害:妒忌
C.岂有黄门父之邪居:居住
D.机之败也,并云收:拘捕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是山鹿野麋今其智反不能及
B.云为前锋都督夫夷近,则游者众
C.云固执不许缦立远视,望幸焉
D.窃明公惜之此亡秦之续耳,窃大王不取也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2)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
第Ⅰ卷文言文中,哪些事件表现了陆云“性清正,有才理”?请根据全文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耿纯字伯山,巨鹿宋子人也。父艾,为王莽济平尹。纯学于长安,因除为纳言士。
王莽败,更始立。会世祖度河至邯郸,纯即谒见,世祖深接之。纯退,见官属将兵法度不与它将同,遂求自结纳。世祖北至中山,留纯邯郸。会王郎反,世祖自蓟东南驰,纯与从昆弟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病者皆载木自随,奉迎于育。拜纯为前将军,封耿乡侯。
是时,郡国多降邯郸者,纯恐宗家怀异心,乃使宿归烧其庐舍。世祖问纯故,对曰:“纯虽举族归命,老弱在行,犹恐宗人宾客半有不同心者,故燔烧屋室,绝其反顾之望。”世祖叹息。
时赤眉、青犊、上江、大肜、铁胫、五幡十余万众并在射犬,世祖引兵将击之。纯军在前,去众营数里,贼忽夜攻纯,雨射营中,士多死伤。纯勒部曲,坚守不动。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绕出贼后,齐声呼噪,强弩并发,贼众惊走,追击,遂破之。世祖曰:“军营进退无常,卿宗族不可悉居军中。”乃以纯族人耿弇为蒲吾长,悉令将亲属居焉。
世祖即位因自请曰:“天下略定,臣无所用志,愿试治一郡,尽力自效。”帝笑曰:“卿既治武,复欲修文邪?”乃拜纯为东郡太守。时东郡未平,纯视事数月,盗贼清宁。居东郡四岁,时发干长有罪,纯案奏,围守之, 奏未下,长自杀。纯坐免,以列侯奉朝请。从击董宪,道过东郡,百姓老小数千随车驾涕泣,云“愿复得耿君”。帝谓公卿曰:“纯年少被甲胄为军吏耳,治郡乃能见思若是乎?
八年,东郡、济阴盗贼群起,帝以纯威信著于卫地,遣使拜太中大夫,使与大兵会东郡。东郡闻纯入界,盗贼九千余人皆诣纯降,大兵不战而还。玺书复以为东郡太守,吏民悦服。十三年,卒官,谥曰成侯。
(《后汉书》卷五十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病者皆载木自随 木:棺木
B.老弱在行 行:军队
C.纯勒部曲,坚守不动 勒:命令
D.帝以纯威信著于卫地 著:显著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宾客”指依附世家豪族的人口。东汉的徒附、附从、义从、客、家客、宾客、部曲等等,都是依附农民的不同称呼。
B.“修文”即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文中指耿纯想申请做修订国家典章制度的官员。
C.“玺书”指皇帝的诏书。古代长途递送文书书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
D.“谥”文中是授与,加封的意思,特指死后追封。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官员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纯谋事深远,见事未形之时。王莽失败,更始帝登位,他却在乱世英雄中相中了刘秀。王郎造反,郡国多有归附,他为表明立场,放火焚烧族人的房屋来坚定人心。
B.耿纯赤胆忠心,不惜牺牲家族。他义无反顾地率领宗族二千人归附刘秀,使其力量大增。击退贼众后,连皇帝都为他家族安危担忧,安排他率领亲属全部在蒲吾居住。
C.耿纯足智多谋,作战英勇无畏。贼众大举包围,箭如雨下,士兵死伤严重。他临危不惧,坚守不动。选派二千精兵绕到敌人后面鼓噪,两面夹击,取得战争的胜利。
D.耿纯心系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在东郡做太守时,混乱的东郡变得太平清净。以至百姓随车哭泣挽留。后来东郡再次发生叛乱,他以一已威信,让九千多人投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官属将兵法度不与它将同,遂求自结纳。
(2)天下略定,臣无所用志,愿试治一郡,尽力自效。
(3)纯年少被甲胄为军吏耳,治郡乃能见思若是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正统七年进士举:被举荐
B.请畿辅饥民振:赈济
C.皆可报:回复
D.又置新斛旧加大视:比较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
B.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
C.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
D.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信督战果敢。也先侵犯京城时,程信不让孙镗撤军进城,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B.程信恪尽职守。恢复河间被罢免学官的官职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等建议,都得到皇上许可;任太仆卿时,他定期征用马匹,及时掌握马匹的增减情况。
C.程信平叛有功。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D.程信用权有度。程信征讨南蛮时,皇上特许他可以便宜行事。直到班师回朝,不曾擅自奖赏杀戮一人,皇帝认为做了人臣应该做的事情。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2)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弊,民以宁辑,苗、僚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阅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母子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当迁秩:任期
B.李景隆赐罪亚齐、黄讦:攻击
C.母子数年暌:分别
D.二人协心弊划:规划

下列对文章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
B.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
C.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
D.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赐多次被贬。洪武为监察御史,因为有罪被贬在龙江整编军队,成祖时被别人连累充军安东屯。
B.郑赐刚正不阿。成祖攻入南京,抓到郑赐,成祖问他问什么背叛,郑赐说:“尽我做为臣子的职责。”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2)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