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4日18时,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站成功 发射。据此回答11-12 题.
11.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 士的无限遐想,“嫦娥奔月”便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从哲学上着,“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A.源自于人的意识能动性 B.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能动性反映
C.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 D.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12. 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获得圆满成功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 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十一五”规划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效率优先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兼顾公平是促进共同富裕,二者要同时并举,不可顾此失彼。据此回答3—5题:上述材料说明
| A.在分配方式上我们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
| B.分配时我们要注重效率,大力发展生产 |
| C.分配时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
| D.社会主义本质决定分配时首先要注重公平 |
政府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干预,同时又不能“放任自流”,这是因为
| A.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又存在着弱点和缺陷 |
| B.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
| C.宏观调控是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 |
| D.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 |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的现象,国家应
| A.调节个人收入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 B.深化竞争机制 |
| C.没收过高收入,坚持同等富裕 | D.加大解决地区发展差距的力度 |
在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 | B.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所有制结构 |
| C.现阶段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 D.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
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 A.按需分配 | B.平均分配 | C.按劳分配 | D.按资分配 |
2010年7月18日,我国四川、广西等地相继出现“天坑”,直径从数米到几十米不等。其他国家如委内瑞拉也出现了一个直径30 米的大“天坑”。由此引起网络上各类关于“地球末日”的猜想。产生这种猜想的主要错误是
| A.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
| B.只看到事物的偶然联系与非本质的联系 |
| C.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
| D.混淆了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联系 |
我国自主研发、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测绘、渔业、交通运输、电信、水利、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上述材料说明
| A.人们只要认识到事物的规律性就能改变规律的存在形式 |
| B.客观世界的变化要依赖于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
| C.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
| D.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