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最能体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事例是
A.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B.主持召开遵义会议,使党能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方针路线和政策问题 |
C.领导延安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左"右倾错误 |
D.1957年春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夫仁义礼制者,制之本也;法令刑法者,制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家、法家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尊儒抑法 | B.尊法抑儒 | C.儒法并用 | D.外儒内法 |
从政治角度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的是
A.道德准则 | B.治国理念 | C.哲学基础 | D.变革精神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 B.墨家的“兼爱”思想 |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