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
| A.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
| B.五四运动期间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
| C.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
| D.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描述到:从1640年到1840年,西方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转辗沟壑的小农、高谈性心理义的士人。当时的中国社会出现的现象不包括( )
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工业兴起 ④中外文化有所交流
|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
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殖民扩张 | B.资本输出 | C.文化传播 | D.工业革命 |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 | 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 |
|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
| A.拓展生存空间 | B.延伸贵族王权 |
| C.殖民掠夺活动 | D.奴役他方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