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技术专家认为,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富煤、贫油、少气”的现实,决定了我国在未来30年至50年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煤变油”技术的利用及推广被提上日程。日前,世界上唯一拥有商业规模煤制油工厂的南非沙索公司与我国神华集团合作,利用其世界领先的煤炭液化工艺,开始了在陕西榆林和宁夏宁东投资两座煤制油工厂的可行性研究。
所谓“煤变油”,是指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煤炭是一种碳含量高,但氢含量只有5%的固体。与液体燃料相比,煤炭也不便于处理和运输。除此考虑之外,“煤变油”技术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煤多油少的结构性缺点。利用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新型的煤液化工艺技术,加快煤制油产业化,不仅有利于中国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也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
“煤变油”是上世纪20年代德国的两位科学家发明的。由于石油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美、日、苏、荷兰等国都加入了煤炭液化新技术的研究行列。但因这些发达国家煤价过高,劳动成本又十分昂贵,虽然取得技术上的进步,却难以提升至产业化日程,致使“煤变油”丧失市场。
我国的煤制油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近年来,中国先后引进了德国、美国和日本的煤炭液化技术,进行了建设煤炭液化示范厂的可行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使用煤间接液化技术生产石油的现代工业化经验。
以我国目前掌握的“煤变油”技术,完全有能力进行自主开发。但是,其解决方案及技术推广从摸索形成到正式投入商业运作可能需要数年之久。这让众多拥有“煤变油”技术的国外企业得到了机会。今年7月,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宣布利用其煤炭间接液化核心技术,与我国最大能源企业之一——神华集团合作,在神华的宁夏宁东煤炭基地共同研究建设一座日产油品及化工品7万桶的煤炭间接液化工厂。
诚然,高昂的技术转让费和巨大的前期投入曾使得各国企业对“煤变油”项目持审慎态度。一般来说,一家世界级的间接煤液化工厂每年需要1500万-1900万吨煤来生产约450万吨柴油、石脑油及液化石油气。英才如此规模的煤制油工厂建设成本将在400亿元到500亿元人民币之间。但据神华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煤液化除了能满足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需求,同时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据介绍,在煤变油效益的估量上,主要参考欧佩克23美元至28美元一桶的石油指导价格。以23美元测算,回报率在11%左右。目前石油价格在60美元左右一桶,照此标准计算,“煤变油”项目就更有竞争力。此外,在还贷、税收、地方能源供应方面给我国带来的可量化的收益将相当于投入的1.3倍。 
下列关于“煤变油”技术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煤变油”技术是将碳含量高、氢含量低的固体变为液体的一项技术。
B.“煤变油”技术就是将煤变成油的技术。
C.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技术叫“煤变油”
技术。
D.上世纪20年代德国的两位科学家发明的一项新型的煤液化工艺技术叫“煤变油”

技术。
下列关于“煤变油”技术的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煤变油”技术研究是为了解决煤多油少的结构性缺点,在短期内会使我国能源结
构发生根本性改变。
B.“煤变油”技术的利用有利于我国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
保障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
C.煤油化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其收益将相当于投入的1.3倍。
D.“煤变油”项目在今天更有竞争力,在煤变油效益的估量上,回报率远远超过11%。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目前世界上只有南非拥有商业规模煤制油工厂,我国还没有实质性的工业化生产。
B.因为“煤变油”丧失了市场,所以人们对“煤变油”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技术上。
C.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将与我国神华集团合作,共同研究建设煤炭间接液化工厂。
D.尽管各国企业对“煤变油”项目持审慎态度,但“煤变油”技术的前景广阔。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普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①阿Q伸手去摸静修庵小尼姑新剃的头皮,小尼姑满脸通红地说:“你怎么动手动脚……”阿Q的答复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②说“和尚动得”,不免有诬蔑之嫌,且不去管它。但这句话实在警辟,它简洁而又活脱脱地勾出了一些人的一种心理和处事原则。本来并不认为“动”得有理,但既然有人先动了,那么我也来动一动,便是理直气壮,至少无可非议的了。“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能化非为是,变无理为有理,既有助鼓起自己“动”的勇气,又可以充当抵御责难的挡箭牌,功能多样,效用明显,所以这一原则便被一些人广为采用。
③但这种处事原则,通常只施之于弱于己者。阿Q只把它应用于小尼姑。当年列强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政策也只加之于贫弱的中国。此外,有时也用于某些公物或近于无主之物,近六十年前杭州乡下人纷纷去挖雷峰塔的砖,便是一例。
④不幸的是,旧社会的这种分泌物至今仍然顽强地附着在某些人们的身上。现在,缺少自卫能力的弱小者已经很少(因为有人民的政权保护着)而公物却日见其多起来,而这公物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却又似乎与无主之物难以区别,于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一原则的施用范围,便越来越广泛。看见别人在那里用公款大吃大喝,我至少也得小吃小喝一番。你多占了三间房,我便也来多占三间,如果没有你那么大的能耐,便多占一间也行。既然你开得后门,我有什么开不得?……于是,对于种种不正之风,尽管颇为不满,却又往往不免多少沾点边。然而,虽然沾了点边,却仍然心安理得,因为有“和尚动得,我动不得?”的原则在。
⑤“和尚动得,我动不得?”是一种泯灭良知的麻醉剂,一种自我欺骗的借口,一种向邪恶看齐的哲学。这样一种心理或处事原则,如果在社会上弥漫开来,不但扶正祛邪难以实现,而且会形成一种破坏力量。当年的雷峰塔终于倒掉,西湖至今缺了一景;今天某些厂矿设备遭到哄抢,某些森林被滥砍乱伐,不过是小焉者。其大焉者则是是非观念的淡漠以至混淆,人们的灵魂受到污染和销蚀。
⑥在“和尚”动手的面前,可以有三种态度:出面制止,不许他动,这是革命者和先进分子;他动我不动,不失为洁身自好的正直之士;你动我也动,便属于无赖甚至可恶了。这里没有硝烟炮火,但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场考验。
⑦“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固然要不得,应该受到谴责,但有这种想法的人毕竟不是首恶。我们应该首先斥责、制止、惩处那些先动手并且在那里大动特动的“和尚”。否则,不但有欠公允,而且可能于事无补。
⑧至于有的人,本身就是一位大“和尚”,却也在那大嚷大叫,批什么“和尚动得,我动不得?”的,更应该加以揭露,还他一个本相。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句阿Q的“名言”穿针引线,结构全篇,这不仅使全文结构严谨,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和幽默感。
B.因为“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种处事原则功能多样,效用明显,所以在今天这一原则的施用范围,便越来越广泛。
C.“当年的雷峰塔终于倒掉,西湖至今缺了一景”这一例证意在揭示“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种处事原则也用于某些公物或近于无主之物。
D.作者在文章最后将矛头指向那些动手的“大和尚”,尖锐地揭示其恶劣行径,精到透辟、淋漓痛快,而且情趣盎然。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请简述《家》中琴作为新女性的表现。
(2)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的发家史。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19)题。
江 南 雨 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纤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班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捶,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象……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辩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拦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节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6、 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6分)
①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②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
③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17、第⑤段既有现实的描绘,又有对历史上的江南小巷曾有过的情景的怀想。请说说作者写井边“姑娘的影象”“似乎”出现又消失的用意。(4分)
18、江南雨巷的特点有哪些?它给人什么感觉?(6分)
19、第⑨段与上文构成什么关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3

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玉颜 "、"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个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所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怨"字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
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分想作用"就是把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这个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不过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团扇的类似。

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长信怨》的"寒鸦"是实例,鸦是否能寒,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我们觉得它寒,便是设身处地地想。不但如此,寒鸦在这里是班婕妤所羡慕而妒忌的受恩承宠,它也许是隐喻赵飞燕。

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拟物",班婕妤自比"团扇",就是托物的实例。"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转以隐喻出之。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想象"的理解,正确是一项是(

A.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也就是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
B. 创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来创造艺术,再现的想象则是通过再现以往的意象来独立创造艺术。
C. 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这是因为它并非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D. 创造的想象心理作用分为分想与联想,有分想作用而后与选择,选择就是创造,诗有时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作成。
2.

下列从创造的想象角度对王昌龄《长信怨》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诗中"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在独立时都不是创造的想象,可见《长信怨》的创作不一定用创造的想象。
B. "怨"是一个抽象的字,而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却运用创造的想象,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怨"的情境,从而完成了一次艺术创造。
C. 诗中"团扇"这一意象的使用,在班婕妤笔下起于类似联 想,而王昌龄诗中则起于接近联想,所以同一意象不同的作者使用时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D. 班婕妤没有将君恩的中断与失宠之悲直接表露,而以"团扇"自比,托物以言其志,这也是一种创造的想象。
3.

根据本文信息,下列古诗词中不属于"拟人"的一项是(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D.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当代戏剧文学缺少了什么
当代原创戏剧文学缺失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中国当代话剧要想发展必须找回这些缺失的东西。
当代原创戏剧文学从整体上看缺少深切而真挚的人文情怀,缺少强有力的人道主义精神。戏剧是“人学”,从古至今,戏剧存在的价值首先就在于他的“人学深度”,而人道主义、人文关怀是戏剧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在精神,是戏剧产生“人学深度”的重要原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戏剧流派、各种各样的创作方法,但这个东西是绝对不能丢失的。一旦丢失,戏剧就成了空壳,成了各种形式手段的杂耍和小玩闹。
我认为当前国内戏剧原创最薄弱、最欠缺的首先是这个。不少原创剧作在经营故事、建构情节、寻找特定表达形式、使用各种现代舞台手段上多有可取之处,加上导演、舞美、演员等方面的强力合作和大笔投入,演出往往不乏光彩。但它们常常经不起咀嚼,经不起深究,主要是它的“人学”含量不足,我们感受不到内在的人学力量,感受不到艺术家对人的独特发现、独特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层体验。
其次,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创作愈来愈薄弱。现实主义戏剧,或者往大了说现实主义戏剧精神,自90年代以来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冷落和忽视。这些年,各种各样的戏剧多起来了,以现实主义名义和方法创作的戏剧也不少,但其中“伪现实主义”、低水平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少,真正的有深度的现实主义戏剧日渐式微,对时代生活有高度概括力和深刻表现力、充满思想力度和情感真诚度的现实主义作品已成为“稀有品”,千呼万唤不出来,很是令人忧虑。
话剧已历百年,这一百年间曹禺、老舍等老一辈戏剧家开辟了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雷雨》《日出》《原野》《茶馆》等没有一部不是现实主义的力作,代表了中国话剧的最高水准,他们为中国当代戏剧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财富。在他们的现实主义戏剧里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戏剧的力量,感受到了曹禺、老舍们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对人性的深度体察和解剖,对生命的关爱与悲悯,对中国人情感世界和内心深处种种复杂微妙的律动的精细刻画。
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话剧出现了许多变数,但仍然有许多优秀作品优秀作家受到了曹禺、老舍们创立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滋养和哺育,《小井胡同》《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等许多优秀的当代剧作里我们总是能看到这种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后来的优秀剧作家都是从曹禺、老舍的戏剧中长出来的果实
文化发展既要扬弃要创新,也要承接,中国当代戏剧文化更应该如此。今天的中国话剧非常迫切的一个历史任务就是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现实主义戏剧传承链条。中国话剧越是走向多元化,这个链条越不应该断裂,不应该出现空白和盲点。当今中国话剧需要有一批人沿着曹禺、老舍等现实主义大师的路继续前行。
(摘自《中国戏剧》2008年第8期,有删改)
下列对“很重要的东西”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使原创戏剧不再是个空壳,不再是各种形式手段的杂耍和小玩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在精神。
B.指可以使原创戏剧产生“人学深度”,在戏剧创作中绝不能丢失的深切而真挚的人文情怀和强有力的人道主义精神。
C.指当代戏剧创作中越来越薄弱的,通过高度概括和深刻表现时代生活使作品充满思想力度和情感真诚度的现实主义精神。
D.指当代原创戏剧文学中所应该具有的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的内在精神和现实主义的戏剧精神。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话剧产生了许多变数,但后来的优秀的剧作家还是受到曹禺、老舍们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影响。
B.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对人性的深度体察、对生命的关爱等现实主义精神在当代许多优秀剧作中也有一定体现。
C.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中国后来的优秀剧作家正沿着曹禺、老舍等老一辈戏剧家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前行。
D.曹禺、老舍们留下的这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中国作家的成长成熟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创作中既有体现一定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也有伪现实主义和低水平的现实主义作品。
B.《雷雨》《茶馆》等作品代表了中国话剧的最高水准,而《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等作品也是当代现实主义剧作中的优秀代表。
C.不少原创剧作家在经营故事、建构情节、寻找特定表达形式等方面投入过多精力,因而使许多当代戏剧“人学”含量不足。
D.中国话剧越是要向多元化发展,就越是要建立起自己的现实主义戏剧传承链条。这是一个非常迫切的历史任务。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部剧作如果让人感受不到艺术家对人的独特发现、独特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层体验,那么这部作品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作品。
B.有了具有“人学”深度的好剧本,再加上导演、舞美、演员等方面的强力合作和大笔投入应该就能有比较成功的戏剧演出。
C.如果没有曹禺、老舍这些老一辈现实主义大师为中国戏剧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当代戏剧就不可能出现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D.当今中国话剧如果能有更多人沿着曹禺、老舍等现实主义大师的路继续前行,那么将会产生更多的优秀剧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