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是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位都可以看到主席台,礼堂顶部有一个巨大的红五角星……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厅堂。
问题:
(1)请从材料一、二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北宋“皇帝居住和办公之处”所处的地理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本质特征?
(2)与唐朝相比,北宋商品经济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请从图一和图二提取历史信息,说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科技和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和地位。
(4)根据第(1)问和第(3)问的信息分析人类政治文明史发展的趋势。
( 15分)
材料一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
——左宗棠《奏稿》
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响。
——李鸿章
材料二 1865年,阿拉古侵占新疆,而当时的清朝又东南警报频告,致使清政府内部发生激烈争论。李鸿章强调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而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清廷权衡利弊,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材料三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批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于1878年,除伊梨外,收复了新疆清军占领乌鲁木齐以后,计划进军南疆,筹办粮草是大事。左宗棠指示部下,“尺打真贼,不扰平民,不愁乏食”,果然,从达坂城潜逃出来的维吾尔族人民,赶来求见清军将领,报告 达城城中敌人的守备情况,并且说:达城是进军南疆的咽喉,在它南边百余里的托克逊周围,盛产水稻,大军如攻克托克逊,粮草不愁,因取得胜利 。
(1)分析李鸿章与左宗棠对新疆危机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2)中国能收复新疆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或者换句话,只有在西方,哲学家一科学家与匠人才实现联合,互相促进,……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会出现在西方?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不过,若无西欧特有的社会氛围,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文艺复兴时期工匠地位的提高,使工匠与学者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与之相似,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导致技术上的进步,技术进步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根源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前1948年,中国一共有设市城市58个(不包括台湾地区),居住在城市的人口不足全国总人13%;除了少数对外通商口岸,大多数城市还远远称不上现现代城市,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在一五计划里,城市作为国家工业化基地,提出了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口号。开始了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短时间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带来城市用地和人口的急剧扩张。城市数量到1957年增加至176个,城镇人口年均增长7%。一类重点建设城市人口的增幅更加迅猛,如太原年均增加31%,兰州19%,鞍山19%,齐齐哈尔20%,北京11%。这一时期的中国城市规划被称为进入了“第一个春天”,规划任务围绕国家重点工业项目选址,配套建设工人住宅区和生活服务设施。
材料二一五计划时期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中国用占GDP百分之三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成绩十分显著,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这一时期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即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不以营利为目的。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社会公益目标优先的定位,是由当时特定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决定的。医疗服务体系的骨干部分是政府部门直接创办的国有机构,末端为隶属于城乡集体经济的集体所有制机构。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同时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医疗卫生服务收入与机构和从业人员个人经济利益之间没有联系。
材料三它(农业集体化)为五年计划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它消灭了曾经极大威胁苏维埃政权生存的富人,农民不再是一股独立政治力量,苏维埃权威在农村被牢固树立,这又使苏联政府能强迫农民承担工业化大量费用,国家以征税的形式吸走剩余产品,然后将剩余产品出口,以便为工业化筹措资金,尽管农民一直采取不合作态度,但由于农业集体化制度,政府已能够向农民榨取足够东西,用来供养城市居民,帮助支付新的工业中心的费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三大改造开始时中央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主张逐步推进。但1955年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改造进程过急过猛,80%以上的农民是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内加入初级社并随即转入了高级社,这显然超越了农民当时的觉悟水平,也违背了自愿的原则。后来对农民的土地等生产资料作价偿还也没有认真执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他们很大的抵触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一五计划在哪些方面改善了民生。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到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拿破仑)将法国分为九十八个行政区,它们彼此都不是独立的,也是受到中央的控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针对革命后,国家仍然存在的激进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以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律加以镇压,但保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新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和宫廷仪式。
——《世界通史》剑桥版
材料三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546条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得扩张至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物。
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拿破仑法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帝国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实施材料二中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基本原则。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拿破仑对法国做出的贡献和法兰西帝国的性质。
【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庚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
材料二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
——《商君书》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斗,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民风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为转变民风所采取的措施。
(3)据材料三,简析秦国民风变化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