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州市市委认真贯彻党中央的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城市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全市先后搬迁和关闭了500多家污染企业;进入2008年,福州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95%;福州全面提升内河治理, 2007年,闽江干流福州段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居全国大江大河的前列;2007年;福州城区全年空气优良率达到98.9%,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领先。在这一规划和调整的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将修订后的规划提交市人大审议、表决通过后再实施。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的?
(34分)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资料显示,2010年开始,尽管我国制造业产出占到了全球的19.8%,但是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目前受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稀缺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还存在核心技术薄弱等问题,中国制造急需升级。我国政府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1)结合材料,简述我国政府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经济原因及其战略措施。(12分)
从钢铁、水泥、平极玻璃、电厂等基础设施,到核电、高铁、电信、港口等高端装备;从石油炼化、成品油加工、煤化工等能源加工,到风能、太阳能、水电等新能源项目,总理不遗余力地为这些“中国制造”代言。因此,李克强总理又被媒体称为“超级推销员”。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总理做“超级推销员”的理论依据。(12分)
如果说中国制造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物质的力量;未来的中国制造,更多需要智慧、创新等精神的力量。中国制造必须要走向“中国智造”,实现中国制造升级。
(3)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中国智造”将走怎样的道路。(10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全国人民所高度关注。
材料一:聚焦“党的领导”
《决定》提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材料二:热议“法治理论创新”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材料三:实践“法治精神”
为落实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某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系列活动:“12.4”国家宪法日全体学生早读课诵读宪法;出一期“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主题班刊;听一场法制报告会;召开学习宪法座谈会;到社区发放法制宣传读物,向市民进行法制宣传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2)结合材料二,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谈谈你对上述依法治国要求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开展上述系列活动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安徽省在创新上下功夫,采取多项举措,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创新消费激发潜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安徽省消费已经进入了个性化、多样化为主流的新常态。在消费市场上,不断涌现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成了新的消费亮点。随着消费升级由基本的生存消费、健康消费到享受型消费,转换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新的消费增长点,这些消费增长点是我们未来消费增长的基础,随着市场消费潜力的不断激发,未来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1)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创新驱动推进发展】
安徽省通过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紧抓创新型省份建设契机,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增强创新活力,推进安徽发展不断升级。
(2)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建设创新型省份。
【创新作品共筑梦想】
安徽省文化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文化创新,开展了千名文化工作者下基层采风活动。在活动中,文化工作者们以“采”向人民汲取创作营养,以“创”为社会催生优秀作品,以“送”为群众丰富文化生活,创作出了一大批情感真挚、生动活泼的文化作品,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3)根据材料,说明文化工作者下基层采风措施的文化生活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决定将农民工纳入职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落实和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政策、城乡居保和城镇职工社保衔接办法。同时,推动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或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结合材料,谈谈国务院将农民工纳入职工社保覆盖范围的经济生活依据;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我省这一做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行政权面广权大,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现实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多与行政权“任性”有关。“有权不可任性”,可谓找到了病灶,抓住了病根。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有权不可任性”的必要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最初设想到行动规划,“一带一路”建设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材料:驼铃声声,中西贯通;帆樯点点,海内相连。2000多年来,丝绸之路成为沟通欧亚非的重要桥梁。在21世纪的今天,对中国和沿线各国而言“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财富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之路”。它能够让沿线各国形成更加深刻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将中国所倡导的“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传递给沿线乃至世界各国。2014年,“丝绸之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5年“海上丝绸之路”也将开启“申遗”之旅。对这笔遗产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为沿线各国的经贸和人文往来注入新的活力。
(1)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是一条“文化之路”?根据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进行分析。
(2)“一带一路”不是中国自演自赏的“独奏曲”,而是沿线各国乃至几大洲共建共享的“交响乐”。针对如上观点,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所学知识,给出两点论据,并作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