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三》)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崇乐以从嗜欲乐:音乐
B.不阿党,不私色阿:迎合
C.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省:反省
D.为人,而诸侯为役役:奴役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小国不与失其所与,不知
B.其行公正而无邪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灾害加于诸侯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叙述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齐景公最初轻视诸侯和百姓,没有将心思放在治国上。当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
便向晏子求教。
B.晏子通过对圣君和昏君的治国之道的对比,让齐景公知道了“宽厚爱人”的重要性。
C.齐景公认为晏子的说法很有道理,便依其法而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D.墨子听说此事后,对晏子给与很高的评价,认为晏子的观点虽然在做法上违背了个人利益,但事实上却使更多的人能够依附于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橙、姨弟杜恽,并有乡里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橙、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①,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②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植,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③,天下成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梁书》卷十二列传第六)
【注释】①围栅:营寨。②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③释氏:佛教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本轻来,未有战备轻:轻视
B.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饰:装饰
C.拜表致仕,优诏不许致:归还
D.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课:督促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韦睿本性慈爱和颇有学识的一组是()

A.事继母以孝闻并有乡里盛名
B.睿于故旧,无所遗惜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
C.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其所发植,棱犹弗之逮也
D.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睿为官廉正,把所得的俸禄赏物都分给亲朋戚友,家中无多余财物;时世崇尚传教,他却不从俗随风。
B.韦睿在攻城作战中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断定走出魏城门外的数百人必是骁勇之兵,于是力排众议,果断抓紧战机击败他们。
C.韦睿尊老受幼。他孝顺继母,尊重年老的士大夫;抚养侄儿胜过亲儿子,虽年迈,仍督促孩子们读书。
D.韦睿与王橙、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伯父祖征认为韦睿的文章虽比不上他们,但学问见识以及为国建功立业的才能却超过他们。

文言文阅读 (11分)
刘仁轨,汴州尉氏人也。少恭谨好学,遇隋末丧乱,每行坐所在,辄书空画地,由是博涉文史。武德初,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镶将上表论事,仁轨见其起草,因为改定数字,镶甚异之,除陈仓尉。部人有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无礼,历政莫能禁止。仁轨特加诫喻,期不可再犯,宁又暴横尤甚,竟杖杀之。
太宗将校猎,属收获未毕,仁轨谏曰:“今年甘雨应时,秋稼极盛,十分才收一二,百姓收敛,实为狼狈。臣愿陛下退近旬日,收刈总了,则人尽暇豫,舆轮徐动。”太宗赞曰:“卿职任虽卑,竭诚奉国!”寻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
时苏定方奉诏伐高丽,不克而还。高宗敕书曰:“若金法敏藉卿等留镇,宜且停彼;若其不须,即宜泛海还也。”将士成欲西归,仁轨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便国家,专之可也。且人臣进思尽忠,有死无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虽备预甚严,宜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战而有胜,士卒自安。然后分兵据险,飞表闻上,更请兵船。拔入新罗,脱不如意,悔不可追。唯宜坚守观变,乘便取之,不可动也。”众从之。时扶余丰及福信等以真岘城临江高险,又当冲要,加兵守之。仁轨引新罗之兵,乘夜薄城,四面攀草而上,比明而入据其城,遂通新罗运粮之路。
俄而余丰遣使往高丽及倭国请兵,以拒官军。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兵浮海以为之援。或曰:“加林城水陆之冲,请先击之。”仁轨曰:“加林险固,急攻则伤损战士,固守则用日持久,不如先攻周留城。周留,贼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须拔其源。若克周留,则诸城自下。”于是仁师及新罗王金法敏帅陆军以进;仁轨会陆军同趣周留城。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余丰脱身而走,获其宝剑。百济诸城,皆复归顺。
(节选自《旧唐书·刘仁轨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期不可再犯期:要求。
B.百姓收敛,实为狼狈收敛:收割。
C.比明而入据其城比:相比。
D.于是仁师及新罗王金法敏帅陆军以进帅:率领。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仁轨“竭诚奉国”的一组是 ( )
①镶甚异之,除陈仓尉②收刈总了,则人尽暇豫,舆轮徐动
③宁又暴横尤甚,竟杖杀之④人臣进思尽忠,有死无贰
⑤不如先攻周留城⑥公家之利,知无不为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仁轨年少恭谨好学,博涉文史,管国公任镶上表论事,仁轨替任镶改定了几个字,他的才学由此展现了出来。
B.太宗选择打猎的时机不当,刘仁轨极力劝谏,深得太宗赞赏,不久升为新安令,后来升迁给事中。
c.将士们出征在外都想归国时,刘仁轨晓之以大义,将士们都愿听从他。尽管敌军有险可据,他还是带领新罗兵乘夜攻下城池,打通了新罗运粮之路。
D.加林城是水陆要冲,有人提出要先攻打,但刘仁轨审时度势,提出先攻打周留城的策略,最终收复了百济诸城。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虽备预甚严,宜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休源,字庆绪,会稽山阴人也。休源年十一而孤,居丧尽礼。后就吴兴沈驎士受经,略通大义。
建武四年,州举秀才,俄除临川王府行参军。迁建康狱正,及辨讼折狱,时罕冤人。后有选人为狱司者,高祖尚引休源以励之。迁尚书左丞,弹肃礼闱,雅允朝望。除给事黄门侍郎,迁长兼御史中丞,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莫不惮之。出为宣惠晋安王府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府州事。高祖敕晋安王曰:“孔休源人伦仪表,汝年尚幼,当每事师之。”在州累政,甚有治绩,平心决断,请托不行。高祖深嘉之。休源累佐名藩甚得民誉王深相倚仗军民机务动止询谋常于中斋别施一榻云此是孔长史坐人莫得预焉其见敬如此。
普通七年,扬州刺史临川王宏薨,高祖与群臣议代王居州任者久之,于时贵戚王公,咸望迁授,高祖曰:“朕已得人。孔休源才识通敏,实应此选。”乃授宣惠将军、监扬州。休源初为临川王行佐,及王薨而管州任,时论荣之。而神州都会,簿领殷繁,休源割断如流,傍无私谒。中大通二年,加授金紫光禄大夫,监扬州如故。累表陈让,优诏不许。在州昼决辞讼,夜览坟籍。每车驾巡幸,常以军国事委之。
昭明太子薨,有敕夜召休源入宴居殿,与群公参定谋议,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四年,遘疾,高祖遣中使候问,并给医药,日有十数。其年五月,卒,时年六十四。遗令薄葬,节朔荐蔬菲而已。高祖为之流涕,顾谓谢举曰:“孔休源奉职清忠,当官正直,方欲共康治道,以隆王化。奄至殒殁,朕甚痛之。”谥曰贞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通大义略:大体
B.百僚莫不惮之惮:敬畏
C.累表陈让让:推辞
D.节朔荐蔬菲而已荐:推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高祖尚引休源以励之常以军国事委之
B.其见敬如此其年五月,卒
C.百僚莫不惮之当每事师之
D.及王薨而管州任节朔荐蔬菲而已

下面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孔休源“正直”的一组是()
①及辨讼折狱,时罕冤人
②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莫不惮之
③孔休源才识通敏
④平心决断,请托不行
⑤在州昼决辞讼,夜览坟籍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休源担任建康狱正期间,为人正直,断案细致公平,很少有冤假错案,而且他依法办事,不畏权贵,百官都很敬畏他。
B.梁高祖很信任孔休源,让他担任宣惠晋安王府长史,辅佐年幼的晋安王;晋安王也很倚仗他,还在自己的书房中为他专门准备了一张椅子。
C.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死了,贵戚王公都想争这一空缺,梁高祖却看中了通达聪明的孔休源,后来还多次巡幸扬州,把军国大事委托给他处理。
D.孔休源生病后,梁高祖非常关心,派人前去慰问,并送医送药。在孔休源死后,朝廷赠他“贞子”的谥号。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休 源 累 佐 名 藩 甚 得 民 誉 王 相 倚 仗 军 民 机 务 动 止 询 谋 常 于 中 斋 别 施 一 榻 云 此 是 孔 长 史 坐 人 莫 得 预 焉 其 见 敬 如 此。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休源年十一而孤,居丧尽礼
②高祖与群臣议代王居州任者久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籍之七世孙,高祖以下皆仕金。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初事世祖于潜邸,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中统初,命监铸百司印章,历太府内藏官,出为山东经略司详议官,迁北京奥鲁同知,历安肃、汝、蠡、赵四州知州,入拜监察御史。蓟州有禁地,民不得射猎其中,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利用纠之,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得以所没入悉归之民。擢翰林待制,兼兴文署,奉旨程试上都、隆兴等路儒士。升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出为河东、陕西、燕南三道提刑按察副使、四川提刑按察使。四川土豪有持官府长短者,问得其实,而当以罪,民赖以安。都元帅塔海,抑巫山县民数百口为奴,民屡诉不决,利用承檄核问,尽出为民。
大德二年,改安西、兴元两路总管。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民甚便焉。有妇毒杀其夫,问药所从来,吏教妇指为富商所货。狱上,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未几,致仕,居汉中。
成宗朝,起为太子宾客,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曰谨畏天戒,取法祖宗,孝事母后,敬奉至尊,抚爱百姓,敦本抑末,清心听政,寡欲养身,酒宜节饮,财宜节用,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杜绝谗言,求纳直谏,官职量材而授,工役相时而动,俾近侍时赴经筵讲读经史。帝及太子嘉纳之。皇后闻之,命录别本以进。利用以老病不能朝,帝遣医诊视之,利用谓弟利贞、利亨曰:“吾受国厚恩,愧不能报,死生有命,药不能为也。”遂卒,年七十七。
利用每自言,平生读书,于恕字有得焉。廉希宪当时名相,简重慎许可,尝语人曰:“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武宗即位,以官僚旧臣,制赠荣禄大夫、柱国、中书平章政事,封潞国公,谥文贞。(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辟为掾,辞不就辟:邀请
B.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冒:违反,冒犯
C.利用承檄核问,尽出为民核:审查
D.俾近侍时赴经筵讲读经史俾:使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利用忠于职守、为国为民的一组是
①初事世祖于潜邸
②利用辨愈力,得以所没入悉归之民
③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
④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
⑤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
⑥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利用小时候聪颖过人,二十岁时与魏初齐名。后中书省征召他为掾吏,他推辞没有赴任。
B.王利用担任安西路总管期间,减轻职田的租额,在其他郡出徭役的站户全部被免除掉。
C.王利用担任太子宾客时把切中时政要害的十七件事写疏上奏,皇帝褒奖采纳了他的建议。
D.廉希宪是当时的名相,为政简易慎重,对于赞许别人很是谨慎,唯独对王利用非常佩服。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利用纠之,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得以所没入悉归之民。
译文:
(2)“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未几,致仕,居汉中。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合沅、湘,北合汉、沔  合:汇合
B.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就,就着
C.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舍:房舍,房屋
D.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披:敞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②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①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②所以游目骋怀
D.①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B.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C.第三段:借宋玉与楚襄王对“风”之不同的看法,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
D.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

翻译本文中及学过课文中的句子(9分,每小题3分)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