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某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变化情况

项目
年份
GDP增长率(%)
就业人数年递增率(%)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2004年
11.6
0.5
4.2
2005年
13.5
0.24
4.1
2006年
14.9
0.31
3.9

注:目前该地区尚有失业人数约5万人。
材料二                  某市社会劳动力在各类企业中的就业情况

所有制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民营经济
外资经济
其他
2001年
35%
20%
15%
6%
24%
2006年
20%
18%
30%
10%
22%

材料三  某市电视台记者采访发现,该市民工就业市场上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女工在拼命找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招不到女工。尤其是服装缝纫等以女性员工为主的行业,对女工需求量很大,但大多数女工都不愿意到这些行业工作。为此,服装缝纫企业已经普遍把女工的月工资调高了200—300元,但招聘情况仍旧不理想。女工不愿意到服装缝纫企业工作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服装缝纫企业经常加班,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不好;二、服装加工工作没有家政服务轻松、赚钱多;三、用人单位为了保证用工,往往要求与女工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女工不能随意更换工作或者农忙停工回家。
材料四  据调查,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前三项是上海(79%),经济发达地区(52%),深圳(49%)。选择到“西部地区”的毕业生,首选项不到3%,就业后一两年内因吃不了苦而被淘汰的大学生高达50%。月薪1000元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底线,4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低于这一收入宁愿待在家里。同时,七成以上企业则认为2005年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职位空着。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假如你是记者,你对材料二中求职女工的想法会有哪些评论?(请写出3个以上要点)
(3)结合材料一、二、三,你认为该市政府可以提出哪些就业政策。
(4)结合材料四,请你就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一个社会调查,简要写出你准备开展这项活动的步骤。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现代化进程最困难的也许不是把农村转化为城市、把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而是把小农文化转变为城市文明。有的大城市目标是现代化大都市,在文化上却依然像一个“大村庄”。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势力太强大,随时都可能回潮,很容易还念起“康乾盛世”或汉武大帝,以至于现在“反封建”仍然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中国的希望在于既保持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又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创新。
(1)在小农文化转为城市文明的进程中,为什么“反封建”仍然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
(2)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应该如何搞好文化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南京市将“厚德载物、同进文明”等四种提法纳入城市精神的内容;常州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某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资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

(1)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低碳生活就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并减少个人的碳排量。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低碳经济正在引领未来,“低碳”理念已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请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探讨公民为什么要树立“低碳”理念。
(2)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到毒大米,从地沟油.农药火腿到石蜡火锅底料,从毒豇豆.多宝鱼到瘦肉精,再到激素奶粉以及各类危害人体健康化学物质含量超标。近年来,问题食品屡屡出现,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才能减少这种社会公害的发生?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近几年来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年份
1978
1986
2000
2004
2006
2008
基尼系数
0.317
0.385
0.41
0.438
0.469
0.481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收入差距的测量指标,其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高,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越高。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用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份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虽然我国经济出现了企稳向好的势头,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决不能盲目乐观。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前景还有较大不确定性,外部需求下滑压力依然很大。二是经济发展还缺乏应对危机、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三是因外需减弱使国内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四是短期内大幅度扩大内需的难度很大。因此,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动摇。必须把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与防范风险、调整结构结合起来,切不可顾此失彼。
(2)结合材料,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说明政府应怎样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三:一些西方国家希望中国在金融危机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首先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9月23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大会发表了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精彩演讲,倡导提振信心,呼吁同舟共济,推动金融改革,强调平衡发展,呼吁国际社会凝聚共识、携手行动、共克时艰,体现了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坚毅和冷静、推动经济增长的决断和责任。
(3)请运用政治常识,谈谈你对“中国首先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最大贡献”的理解?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政府努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经济学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