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为寻求实现国家现代化,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曾有过那些探索?其结果如何?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过哪些重大决策?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保守与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它开始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起过很多争论。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始终都存在着“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二者长期处于矛盾对立状态,相互激荡。但也有人认为,“激进”与“保守”,其社会功能并非截然相反,往往具有不少相似性,与西方近现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不同,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都从属或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只是各自选择的方向和道路有所不同。还有人认为,“保守”与“激进”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时代变迁二者之间会发生转化,即前一时期的激进者,后一时期或许又成了保守者,反之亦然。
——摘编自《第三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综述》
评析材料中关于“保守与激进”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5 分)历史上,人口的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00-1930 年的移民
自1902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蒙地放垦工作 “由暗转明”,禁垦蒙地的政策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而在光绪三十年(1904 年)之后,东三省移民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闯关东”的人们从此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东三省地区依然是当时移民政务的重点,所制定的相关章程条例有:《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边荒承垦条例》、《黑龙江清丈兼招垦章程》、《吉林 全省放荒规则》、《绥远清理地亩章程》、《辽宁移民垦荒大纲》、《奉天试办山荒章程》等。以张作霖、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政府进而提出了《移民与开发计划》,并为此设置了移民局及东北招垦委员,这些积极的招垦措施对于移民运动无疑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1931-1945年的移民
1937 年全面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 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 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 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 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 万户、500 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开拓 民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以上材料均选自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史上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两个阶段移民的不同影响。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并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许多原来的城市虽然已变成杳无人烟的荒村,从而被称为“衰败的市镇”,但仍有权选派代表出席会议。而新兴的工业城市虽人烟稠密,却没有取得选区的地位,无权派代表参加会议。……另一方面剥夺了新兴城市的居民的选举权。
——《英国史讲义》
材料二 1832年6月,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者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亨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1832年后英国议会选举制度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
(2)与《权利法案》内容相比较,指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不同。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以土著民族首领充当地方各级土官,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军政机构,允其世袭。随着西南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民族之间的通婚、杂居日益普遍,土司地区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出于经济上的强烈要求,各民族人民也希望打破人为的界限,实现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统一。土民与土司的矛盾日益激化,土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严重动摇了土司制度的根基。由于土司的抗拒朝命甚至拥兵反叛,构成了对中央政权的严重威胁。清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勘定噶尔丹之乱后,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清朝经济发展,国库充裕。清雍正年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改由朝廷派流官统治。 雍正朝“改土归流”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有计划、有步骤以武力征服,第三阶段以声势推动自动“改流”。 “改土归流”使西南各民族经济、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
——摘编自罗贤佑《中国民族史纲要》
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年间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条件。
(2)简析“改土归流”的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 1 、图 2 ,提取两项有关洋务运动与新中国“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