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而总的趋势是融合。中国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接纳西方文化,或者说,中国要走向世界,如何在文化上和世界各国各民族交融?这一直是人们思考和争论的问题。人们对外域文化的态度有着不同的表现。既有虚心学习不同文化、与外域平等交往的例子,也有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照搬异文化的情况。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对于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我们对待外域文化应该采取和坚持什么样的态度和原则?为什么?(10分)
W省委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意听取各领域专家的建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启动城乡户籍改革,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结合材料,分析W省委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2分)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时强调,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更重要的是,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是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
(1)为什么要把政府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
(2)我国应该采取哪些途径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2013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了“四面霾伏”。据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监测的数据统计,今年1月份京津冀共发生5次强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了严重影响,华北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有环保专家认为,导致雾霾的主要人为因素是燃煤、机动车尾气、扬尘以及工业污染等。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从呼吸做起,既然同呼吸, 就当共责任、强力攻坚、全民参与,才能打赢这场防治大气污染的大会战。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和公民在战胜雾霾的大会战中应如何发挥作用。(12分)
北京市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布局;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承载能力;
——加大政府投入,推进中心城干道路网系统建设,全面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市级干道公路网,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早晚高峰时段禁止非北京载客汽车进入五环以内;
——将停车收费计时单位由半小时调整为15分钟;
——加强交通秩序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占用公交专用车道、逾期未年检、未报废车辆上路行驶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联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在整治交通拥堵方面有所作为的必要性。
材料一:中央政府主要领导近期分赴各地密集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准确判断经济走势,关注民生,尊重民意,竭尽全力做好工作。明确指出,根据这次调查2012年将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现行经济政策。
材料二: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规范文化市场,维护文化安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责任”的知识,简述当前我国经济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必要性。
(2)联系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在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