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6日晚由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举办的“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9位个人和1个群体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此外,中央电视台的颁奖典礼还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特别的致敬。在2006年中,温暖和感动我们的是: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的丁晓兵、排除炸弹1.5万多枚的王百姓、 “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的霍英东、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的季羡林、发誓 “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的大学者叶笃正、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的“蓝领专家”孔祥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的农民林秀贞、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的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
在这期节目里,那些感动的故事再次让人泪水盈眶,那些高尚的精神让人心情激荡,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很多观众表示,《感动中国》节目“看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弘扬了主旋律”是媒体成功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感动中国》所提倡的精神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化?在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同时又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这表明( )
A.文化是民族的 | B.文化是世界的 |
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点 |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下列关于大众传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众传媒如今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B.大众传媒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
C.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
D.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的推广为标志的( )
A.口语媒体 | B.文字媒体 | C.印刷媒体 | D.网络媒体 |
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样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
A.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
B.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
C.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D.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
A.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
B.消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
C.让本民族文化取代其他民族的文化 |
D.保存几个极少数民族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