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 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一奇迹足以把中华文化同其他文化区别开来,如此悠久的历史,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特质,所以,我们认为中华文化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
| A.开放的氛围浓郁 | B.异彩纷呈 |
| C.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D.源远流长 |
据报道
,我国外汇贮备规模已经达到2万多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在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贮备中80%以上为美元资产。其中,大约有8000多亿美元是购买美国国债。随着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外汇贮备因为美元贬值面临大幅度缩水的风险。为减少损失,我国政府应采取的政策最可行的是:
| A.据美元汇率的变化增减少发行人民币 | B.增加外国商品和技术进口 |
| C.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 D.把美国国债全部抛售出去 |
假设在一年里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6000亿件,平均价格为10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为6次。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为 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20000亿元,而这时的一元纸币相当于 元钱的购买力;这会引起 。
| A. 10000 0.5纸币贬值 | B.10000 0.25购买力下降 |
| C.200000 2通货膨胀 | D.2500 3通货紧缩 |
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的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奴隶主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才是无耻之流。”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是由于
| A.社会意识有时候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要注重量的积累 | B.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
| C.要坚持适度原则 |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
古人云:“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 |
| B.说明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现实中,国家和民族文化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
| C.文化对国家和民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 |
| D.这句话正确揭示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对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有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