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当我们许多人打小就哼唱这首童谣时,就知道捡到东西要归还的道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就把拾金不昧作为一项传统美德,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传承。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 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对遗失物拾得人获得必要费用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拾金不昧可以要求经济回报吗?这是否背离了我们一贯提倡的传统美德?将会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怎样的影响?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上述材料反映了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2)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13分)2012年山东与江苏、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比:
地区 |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城乡收入之比 |
江苏 |
26 341 |
10 805 |
2.44∶1 |
浙江 |
27 283 |
11 553 |
2.36∶1 |
山东 |
22 792 |
8 342 |
2.73∶1 |
(1)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信息?
(2)结合该表反映的信息,请为山东省扩大内需提建议。
为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某地B镇举行了一次农民赛歌会,受到农民的欢迎。下面是该镇甲乙两位农民观众跟采访记者的谈话。
甲:“我们收入不多,不敢奢望观看高雅艺术的演出。我们平时文化生活单调,往往
靠喝酒、打牌、看电视消磨时间,有时能看场免费的大戏心里就很高兴。”
乙:“现在唱的基本都是一些老歌,即使是新创作的歌曲,专门反映我们农民生活的
实在太少。”
结合材料中农民观众的谈话,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谈谈如何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材料一 中国人对“房子”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处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会想到它……”一曲《我想有个家》唱出了多少人对房子的渴望。
材料二 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合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抢网签、抢交税,2013年3月楼市一派繁忙,数字印证了这一图景。山东省7市2月、3月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量增幅均超过一倍。尽管3月交易量大增有2月适逢春节因素,但记者查阅相关数据,今年增幅之大为往年同期所未见。究其背后原因还是大家对房子的那份渴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中国人对房子有这般“渴望”的独特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在北非中东国家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动荡(西方媒体称之为“阿拉伯之春”)。在政治乱局发展过程中,反政府力量往往借助“脸谱”、“推特”、“谷歌”等网络媒体进行宣传、联络、策动。西方国家也自觉主动利用新兴媒体引导一些国家内部的政治变化。2011年8月初,英国发生严重骚乱,其中许多人被控在骚乱期间利用脸谱、推特和黑莓通信服务煽动暴乱而被司法部门逮捕。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并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作用。
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李良栋教授说,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济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概述“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的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