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5-5-12所示,电容器两极板相距为d,两端电压为U,板间的匀强磁场为B,一束带正电的粒子从图示方向射入,穿过电容器后进入另一匀强磁场B2,结果分别打在a、b两点,两点间的距离为ΔR,由此可知,打在两点的粒子质量差Δm=__________.(带电荷量均为+q)
图15-5-12
(9分)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
和
,回答下列问题:
①改变钩码个数,实验不能完成的是( )
A.钩码的个数,
B.钩码的个数,
C.钩码的个数
D.钩码的个数,
②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正确并且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③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作一种传感器,需要用到某元件(电阻约为20)。现需要描绘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器材(代号) |
规格 |
电流表(A1) |
量程0~5mA,内阻约为50![]() |
电流表(A2) |
量程0~200mA,内阻约为10![]() |
电压表(V1) |
量程0~3V,内阻约为10k![]() |
电压表(V2) |
量程0~15V,内阻约为25k![]() |
滑动变阻器(R1) |
阻值范围0~10![]() |
滑动变阻器(R2) |
阻值范围0~1k![]() |
直流电源(E) |
输出电压4V,内阻不计 |
开关(S)及导线若干 |
①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以上均填器材代号)
②为达到上述目的,请在虚线框内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③现已描绘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若将该元件直接连接在一个电动势为3V,内阻为5的电源上,则该元件消耗的功率为 W。(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取来一个“黑箱”,准备探测内部结构:
如图,该“黑箱”表面有A、B、C三个接线柱,盒内总共有两个电学元件,每两个接线柱之间只可能连接一个元件,且已知电学元件的种类只可能是电阻、二极管或电池。为了探明盒内元件的种类及连接方式,某位同学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如下探测:
第一步:用电压挡,对任意两个接线柱正、反向测量,指针均不发生偏转;
第二步: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对任意两个接线柱正、反向测量,将每次红、黑表笔的位置和测得的阻值都填入了下表:
红表笔接 |
A |
A |
B |
B |
C |
C |
黑表笔接 |
B |
C |
A |
C |
A |
B |
测得的阻值(Ώ) |
100 |
10k |
100 |
10.1k |
90 |
190 |
①若在某次测量时,档位及指针位置如右图所示,则此时多用电表的读数为________Ώ
②第一步测量结果表明盒内___________。
③请在下图的接线柱间,用电路符号画出黑箱内的元件及连接情况
(13分)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所安装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1)在图示状态下,开始做实验,该同学有装置和操作中的主要错误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得到了如下一组实验数据,并在图示坐标中已画出图线.
①从图中可以发现实验操作中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线中求出系统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即时速度大小=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