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上述观点 :
| A.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
| B.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
| C.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
| D.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
1995年春节晚会上,有一个《看看母亲河》的节目,把沿黄河不同河段取来的99瓶水排列成一幅黄河走向示意图,描绘了黄河水的颜色由清—灰—淡黄—酱黄—灰—蓝的变化。示意图生动地表明
| A.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
| B.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即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 |
| C.事物都是同它周围的事物相联系的 |
| D.事物是由它的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党章所作的5次修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及时反映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理论品质。这表明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
| B.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具有无条件性 | |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具有反复性 |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下列说法中,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国务院通过《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从2008年起,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纳人法定节假日。国家对节假日的调整
| A.是对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 | |
| B.体现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和对人们传统习惯的尊重 | |
| C.有利于光大这些传统节目的文化内涵 | D.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
200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45 %;文化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41%,拉动GDP增长0.36个百分点。材料表明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
| B.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
| C.实现了文化的繁荣就能实现经济的繁荣 | D.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