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材料二:人均拥有水资源及每万元GDP耗水量比较 (单位:平方米)
(1)根据上述材料,某中学高三(4)班同学决定围绕“水资源的节约使用”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确定这一研究课题的依据。(4分)
(2)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该市许多企业都是科技含量不高的加工型企业,耗水量大。有的企业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且管理不善,浪费严重。有的企业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到河里,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另外,据该市市政公用局的有关人员反映,该市水价多年来未作调整,这不仅影响了自来水公司设备的更新,也使一些人节约用水的意识淡薄。
请你针对上述情况,从经济学角度,就如何节约水资源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三条合理化建议。(6分)
(3)节约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请你就制定“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项措施,并分析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6分)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和2014年广东省经济发展情况
图1:
材料二:《201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将创新驱动发展摆在全省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和核心战略,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立省、创新兴省,使创新驱动成为广东发展主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开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材料三:广东省某市主动适应文化建设新常态,积极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路,把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古建筑保护和开发利用为重点,全力“活化”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新品牌。
(1)概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推动创新立省、创新兴省,使创新驱动成为广东发展主动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阐述该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微公益:全民公益的造梦行动
一份免费午餐,让万千贫困学子不再饿着肚子上课。
一场微博打拐,唤醒了公民对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热忱。
一次冰桶挑战,让大家意识到公益原来不全是悲情。
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哪怕在社会底层,也能日行一善,比如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比如给老弱病残让座,甚至,哪怕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每个人都有体温,每个人哪怕仅仅用体温都可以温暖同胞,温暖世界。这就叫微公益,也正是全民公益之精髓所在。它的要义倒还不是通常所称的好人好事,而是每个人都用爱心、用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不仅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
就此意义而言,所谓全民公益、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它的意义不限于公益层面,更提供了变革社会的新方法、新范式。无须沉湎宏大叙事,无须空谈根本解决,无须凌空蹈虚,中国不是别的什么,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称: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微公益,或者说微革命,就是点燃每个人的心灯,每个人心中充满爱和善,用它们照亮中国,照出一个光明的新中国。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相关知识,为“全民公益的造梦行动”提供几点建议。
(3)结合材料,就微公益活动的开展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15个字以内。
法治是经济有效、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近年来,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企业家、企业界甚至中国经济都有深远影响。新《公司法》的实行,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种主体投资的积极性。
材料一:《公司法》修改路线图
材料二:《公司法》修订内容摘要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对于激发市场活力的意义。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一年多来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基于此,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自贸区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和肩负的任务
①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实现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③贯彻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④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我国文艺工作者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