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载文指出,众所周知,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1)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6分)
(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年,某县被确定为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区。试点前,该县A村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生产已陷入“农业比较效益低——种田缺乏积极性——土地粗放经营或抛荒——农业比较效益更低”的恶性循环。2005年开始,A村成为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样本村。经过几年推进,该村2621亩土地通过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土地流转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大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后,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租金或股份收入,还可以到农业企业或专业大户上班,获得工资收入。以下是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前后A村耕地利用及收益情况。2008年10月19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当前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方面,就是要推动土地向农业种植规模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发展有区域特色的规模农业,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增加粮食产量,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要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原则,在流转中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耕 地 面 积 |
抛荒土 地 |
流 转 土 地 |
粮 食 单 产 |
每亩所获纯收益 |
村民年 纯收入 |
|
2004年(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前) |
2823亩 |
717亩 |
/ |
812斤/亩 |
216元 |
2113元/人 |
2008年(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后) |
2823亩 |
/ |
2621亩 |
1132斤/亩 |
952元 |
6927元/人 |
材料二30年前,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决定。30年后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适时作出决定,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使“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中央要求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各地情况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材料三 地权改革牵涉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但部分试点地区在地权改革政策的探讨、研制过程中,并没有给予农民太多的话语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
(1)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客观必然性。
(2)结合材料二,谈谈党的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
2009年12月26日,运行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铁客运专线正式开通。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中国学考频道独家)
材料一武广高铁总投资1166亿元,它使广州至武汉的行程由原来的11个小时缩短至
3个小时,不但释放了京广铁路的运力,改变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数量和
结构,盘活了两大区域的资源,而且其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正在催生“南
中国三小时旅游圈和经济圈”。
(1)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舌》知识,简要分析武广高铁的建设和开通对我国
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高铁技术素来被称为“大国技术”。2004年开始,我国汇集国内铁路装备设计
制造方面的精英人才,一边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再创新,一边开展工务工程、
通信信号等各专业系统的集成创新,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涌现了多件是明专
利。现在武广高铁的自主创新技术已成为多国购买目标。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树立创新意识”的理解。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职能就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起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的变化,城市的职能是可变的。如著名城市杭州,在历史上曾是南宋的都城(临安)。
材料二
南宋时期临安地理位置图
(1)分析杭州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并评价杭州作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铁路交通条件。
材料三
表1 某城市热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
时间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气温差(°C) |
5.2 |
6.0 |
5.4 |
6.0 |
5.5 |
(2)据表1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方向,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材料四 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打字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据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等)
材料五
(3)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3分)分析其积极意义。
(4)图反映了1846-1900年上海城区构成的演变过程。以图中的年份为序,描述这一过程,概括上海城区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变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材料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睡着城市化进程假酒,如何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理、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相似度统筹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2009年社会生产总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加14.7%,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62:1,两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5)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及其作用。
(6)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科学发展观在该市城市化进场总是如何得到贯彻落实的。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材料二
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于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以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老大力的就业能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如何利用次啊正,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项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
(3)结合材料,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据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等)
(2)材料二中图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有识之士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四,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4)温家宝总理说,政府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