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魏文侯以为将,文侯既卒,事其子武侯。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攘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焉。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太子立,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害吴起害:杀害
B.以此卜之卜:猜测、推算
C.试延以公主延:延请
D.捐不急之官捐:捐献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B.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C.起有留心则必受之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抗秦。
D.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下列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吴起在魏国任西河守,在楚国任相。无论在魏国还是楚国,吴起都表现出了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B.魏国让田文为相,吴起认为自己功大,应居相位。但当他与田文论功后,认为自己不如田文,说明吴起还有自知之明。
C.至公叔为相,而害吴起。公叔的仆人利用吴起“节廉而自喜名”的性格,向公叔献计,挑拨武侯与吴起的关系,武侯也中了他们的奸计,他们的阴谋得逞了。
D.吴起到楚国后,进行了政治改革,壮大了军事力量,但也招来了楚宗室大臣的嫉恨,悼王死后,他们作乱杀了吴起。太子即位,又坐着用箭射吴起的尸体,并杀死吴起宗族七十多家。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翻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①渚②崖③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④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⑤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释】①涘:水边。②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小洲。③崖:通“涯”,水边。④若:海神的名字。⑤伯夷:伯夷是商末孤竹君的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钱神论
[西晋] 鲁 褒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损。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岂是之谓乎?
钱之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肆;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嬴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
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日:“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又日:“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赈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井便易,不患耗折便:(价格)便宜
B.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走动,流通
C.解严毅之,开难发之口颜:面容,脸色
D.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辐辏:像车轮的辐聚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长者丰衍有余劳苦功高如此
B.岂是谓乎?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吾死生无命,富贵在钱资政殿学士行
D.钱能转祸为福, 败为成 为长句,歌以赠之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先写钱币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里的功能以及在商品交易中的优越性,然后写钱币深广地渗入社会各领域,对伦理秩序的腐蚀,最后写钱币对传统观念的冲突与亵渎。
B.作者为了证明“有钱可使鬼”,举了一个极为精彩的例子:洛阳城中一位名叫朱衣的人,因我的兄长富有,对我也特别友好,竭力巴结我。可见当时拜金的人情世态。
C.本文语言丰富精妙、通俗明快、幽默诙谐。以四言为主,又有五六言、八九言骈偶排比句式穿插连缀其间,力求参差错落,整齐中富有变化,使人于顿挫跌宕中沉思凝想。
D.文章着重对金钱的神力从不同侧面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对日益堕落的社会风气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嬉笑怒骂,冷嘲热讽,堪称六朝文章中的一篇奇文。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昔 吕 公 欣 悦 于 空 版 汉 祖 克 之 于 赢 二 文 君 解 布 裳 而 被 锦 绣 相 如 乘 高 盖 而 解 犊 鼻 官 尊 名 显 皆 钱 所 致
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 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
⑵ 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国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①节文:礼节,礼仪,在这里用作动词。
23.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
B.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
C.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
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消除了厌恶的情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周炅传
周炅,字文昭,汝南安城人也。祖强,齐太子舍人、梁州刺史。父灵起,梁通直散骑常侍,庐、桂二州刺史,保城县侯。炅少豪侠任气,有将帅之才。梁大同中为通直散骑侍郎、朱衣直阁。太清元年,出为弋阳太守。侯景之乱,元帝承制改授西阳太守,封西陵县伯。景遣兄子思穆据守齐安,炅率骁勇袭破思穆,擒斩之。功授持节、高州刺史。是时炅据武昌、西阳二郡,招聚卒徒,甲兵甚盛。景将任约来据樊山,炅与宁州长史徐文盛击约,斩其部将叱罗子通、赵迦娄等。乘胜追之,频克,约众殆尽。承圣元年,迁使持节、都督江、定二州诸军事、戎昭将军、江州刺史,进爵为侯,邑五百户。
高祖践祚,王琳拥据上流,炅以州从之。及王琳遣其将曹庆等攻周迪,仍使炅将兵掎角而进,为侯安都所败,擒炅送都。世祖释炅,授戎威将军、定州刺史,西阳、武昌二郡太守。
天嘉二年,留异据东阳反,世祖召炅还都,欲令讨异。未至而异平,炅还本镇。天康元年,平华皎之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太建元年,迁持节、龙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五年,进授使持节、西道都督安、蕲、江、衡、司、定六州诸军事、安州刺史,改封龙源县侯,增邑并前一千户。其年随都督吴明彻北讨,所向克捷,一月之中,获十二城。齐遣尚书左丞陆骞以众二万出自巴、蕲,炅相遇。炅留羸弱辎重,设疑兵以当之,身率精锐,由间道邀其后,大败骞军,虏获器械马驴,不可胜数。进攻巴州,克之。于是江北诸城及谷阳士民,并诛帅以城降。进号和戎将军、散骑常侍,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户。仍敕追炅入朝。
初,萧詧(chá)定州刺史田龙升以城降,诏以为振远将军、定州刺史,封赤亭王。及炅入朝,龙升以江北六州七镇叛入于齐,齐遣历阳王高景安帅师应之。于是令炅为江北道大都督,总统众军,以讨龙升。龙升使弋阳太守田龙琰率众二万于亭川,高景安于水陵、阴山其声援,龙升引军别营山谷。炅乃分兵各当其军身率骁勇先击龙升龙升大败龙琰望尘而奔并追斩之高景安遁走尽复江北之地。以功增邑并前二千户,进号平北将军,定州刺史,持节、都督如故,仍赐女妓一部。太建八年卒官,时年六十四。赠司州刺史,封武昌郡公,谥曰壮。
(节选自《陈书·周炅传》)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阳、武昌二郡太守带:带领
B.平华皎之功预:参与
C.并诛帅以城降渠:他们的
D.率众二万于亭川阵:置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 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 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根据文意,请分别解释“仁”、“义”的含义。
孟子认为“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所以,“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韩非子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见《韩非子 六反》)。请你对此二人的观点作分析和评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