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办大事,作高官"是李鸿章对盛宣怀一针见血的刻画,也可以说是对他一生发展道路的指引。盛宣怀是按照这条道路和程序走的,李鸿章也是照此方针培植他的。盛宣怀所经营的近代企业及与之相应的新式教育事业,在当时都是无先例可循的"大事",但因为有李鸿章的大力支持而取得成功,并被李鸿章多次保举,直至官拜邮传部尚书。他因办"大事"卓有成效而至"高官",反过来又利用"高官"的地位和权力来促进"大事"的发展。可以说,盛宣怀是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经过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到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盛宣怀实际上已经全部或部分地控制了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轮船、电报、铁厂、铁路、矿务、纺织、银行等大型企业。他在披荆斩棘、奋力开拓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新式人才十分重要,没有与这些新兴企业相适应的新式人才,将一事无成。那些皓首穷经的学究们绝不可能去搞机器技术和企业管理,科举所取之士对此一窍不通。那么,新式人才从何而来?盛宣怀认为,必须立足于自己培养,聘用洋师只是暂时的、短期的。之所以如此,煤铁矿藏"实以开采为大利所在,未便使外人久与其事"。基于这种认识,盛宣怀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创办附设于企业的带有训练班性质的学堂。比如办电报局时,他在天津、上海等地办有电报学堂;督办汉阳铁厂时,也办有附设的学堂。这些学堂在学制、课程等方面都只注重实用,理论和基础知识则不求系统,属于非正规的训练班。盛宣怀是一个有心人,"精细为群僚之冠",他对这些训练班及时总结经验,作为以后办正规学堂的准备。
1895年秋,盛宣怀得到直隶总督王文韶的批准和支持,在其权力和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同他办实业一样,盛宣怀在办教育时也以"学以致用"为准则。他给北洋大学堂订了两条规则:其一是不许"躐等"。他说:中国过去学西学的学生成绩不显著的原因之一,就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本大学堂的学员必须循序渐进,不许中途他骛,直至完成学业。其二是要学习专门科学技术,文字语言不过是工具。盛宣怀这一观点的形成,不仅源于他汲取了过去同文馆只学外语因而用途不广的教训,也是他自己在办实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的结果。也正因为这样,后来当他的天津海关道继任者李少东请求将60名学生分别改学法语、德语和日语时,他毫不留情地加以阻止了。
1896年春,盛宣怀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请求"如津学之制而损益之,设立南洋公学"。他非常慷慨地提出"学堂基地由臣捐购",常年经费也由他所经营的轮、电两局岁捐十万两。此时正是盛宣怀大展宏宏图之际,因而主张南洋公学"取国政之义,以行达成之实。于此次钦定专科,实居内政、外交、理财三事"。显然,南洋公学是全国性的以培养政法人才为主的、由盛宣怀直接控制的正规学校。盛宣怀办学思想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他说:"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先务中之先务。"所以南洋公学陆续设立了师范院、外院(附属小学)、中院(中学)、上学(大学)和特班。郑观应赞誉说:"此乃东半球未有之事,其非常不朽之功业也。"
(摘编自夏东元《盛宣怀传》)

1.

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经过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与奋力开拓,到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关系国计民生的许多大型企业,都已处于盛宣怀的全面或部分掌控之中。

B.

盛宣怀认为,开采矿藏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一旦让外国人插手其间,将使中国的矿藏资源大量外流,因而主张完全自主开采。

C.

盛宣怀在天津、上海等地办的电报学堂和在汉阳铁厂时办的学堂,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强,而理论和基础知识则相对薄弱。

D.

盛宣怀认识到培养新式人才的重要性,认为科学所取之士不可能去搞机器技术和企业管理,必须通过新式教育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E.

传记通过对盛宣怀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的记述,表现了他作为实业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也反映了我国近代学校创办前后的社会背景。

2.

盛宣怀在创办北洋大学堂时提出了哪些主张?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的教育说明。

3.

盛宣怀创办并直接控制的南洋公学有什么特色?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办学目的?请简要分析。

4.

盛宣怀办学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他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有人认为是他教育思想先进,有人认为是他经济实力强,有人认为是要鸿章的培植。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原因进行探究。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用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小题。(共18分)
挂在屋檐下的秋
孔令玉
又是秋天。度过长长寂寞时光的屋檐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溜儿排开的,是长而尖的红辣椒,金黄饱满的玉米棒子,笑意融融的葵花盘,编得粗粗的长辫蒜,加上扁豆、豇豆之类的种子,挨挨挤挤地占去了父亲精心钉在屋檐下的所有铁钩。黄昏里,夕阳下,红的似火,黄的如金,还有白色的褐色的竞赛似的展示各自的风采。大老远望去,有种暖暖的感觉,是家的气息。
屋檐下的这道风景,可不是仅仅为满足我们的视觉供我们去欣赏的,它们的实用价值,远远超过它们外表的绚丽。从挂上去那天起,它们就开始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日子里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从秋到冬,再从冬到春。
最先从墙上被请下来的往往是那串红艳艳的尖头辣椒。母亲从门前的园地里采摘满满一篮子红的青的辣椒,把这一大串尖头椒拌进去,再放些蒜瓣、芝麻、生姜等作料,做成辣酱,刚磨出来的辣酱散发出又香又辣的气味,母亲将它装进家中一个专用的小口坛子里,一直吃到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寒冬腊月,母亲隔三差五煮上一锅菜粥,从坛里舀出半碗辣酱,我们每盛一碗粥都会放上一小勺辣酱,就那么呼啦啦地喝完,只喝得鼻尖上沁出汗珠,浑身上下从里到外暖烘烘的。当年住我家隔壁的是一户城里的下放户,女主人不擅长做这些,每年母亲都要帮他家带一份。母亲的辣酱永远做得那么多,以前给别人家带,后来给我们每个小家庭带,一直做到生命的最后。如今每每闻到从别人家飘出的辣酱味,就特思念母亲。
我们的心思,只紧紧系在那串玉米棒子上。一听到有炸爆米花的来到庄上,赶紧找来梯子,下面两个扶着,弟弟猴似地窜上屋檐摘下一两个玉米棒子,迅速削下粒子,装进小袋子,再向母亲讨来一角钱,几个人一路小跑,挤进炸爆米花的人群里。等呀,等呀,一直等到天黑才轮到我们。提着玉米爆花回家时,我们的肚子早已用不着再吃晚饭了。尽管母亲一再叮嘱,剩下的玉米棒子再不能乱摘了,它是明年开春的种子,可我们哪听得进,当冬天屋里放上一只泥火盆时,我们会偷偷从屋檐下一而再、再而三地摘下玉米棒子,趁父母不在家,找来拨火小棒,将玉米粒子埋进炭火里,边拨着边齐声念叨:噼啦噼啦炸,一炸小斗大,噼啦噼啦炸,一炸三间房子盛不下……在我们一遍遍的念叨和笑声中,一颗颗大而香的爆米花从火盆里蹦出来,让围在火盆边的几个小馋鬼兴奋无比。就这么每天摘下一根,一个冬天过去,一大串玉米棒子,最后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挂绳在那晃荡着,父亲无奈地摇了摇头。
冬季农闲,父亲却闲不下来,他从屋檐下取下一大簇高梁穗子,用刀划去高梁粒子,拿根木棒做柄子开始扎扫帚。父亲扎成的新扫帚是不会立即使用的,把它视为年货,放到一只大柳筐里,待到腊月二十四送灶神前扫尘用,扫尘,是一定要用新扫帚的。看到家中那两把已消瘦得不成样子的旧扫帚,我有时会偷偷拿来新扫帚扫一次地面,再悄悄放回去,若被发现,是要被骂的。
待到来年春天播种时节,屋檐下那些扁豆、豇豆、丝瓜之类的种子,也站完了最后一班岗,纷纷被母亲请下来,委身泥土,酝酿萌生出一个个新的生命。
又是一年初夏,屋檐下又恢复了平静。伴随着万物葱茏,一切的生命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下一个秋天的繁华。
16、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说“它们的实用价值,远远超过它们外表的绚丽”,它们的“实用价值”具体来说有哪些?请分条列述。
答:


17、文章第一自然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色?试作赏析。
答:


18、本文以叙述、描写为主,但字里行间也饱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答:


19、本文标题是“挂在屋檐下的秋”,“挂在屋檐下的”的实际上是什么?这样命题有何好处?试作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钱学森的遗产(节选)
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已然殒世,但是,在历史的天空中,钱学森必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颗明星——就像那颗距离地球大约2.23亿公里的“钱学森星”一样,长久闪耀在苍穹。
  在中国,钱学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身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正价值。
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
  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20世纪80年代初,他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
  钱学森开始审视中医,他写道,“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他同时又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能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或者说,中医是“前科学”,即尚待进入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他甚至在1981年《自然杂志》第4 卷第7 期题为《开展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一文中提出: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不是神秘的,而是同现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而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1958年3月1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山水城市”。在钱学森的倡议下,199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中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他和年轻学者张沁文于1980 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 ——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钱老走完了他的近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我们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真正体味他对中国的重要价值。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B. 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
C. 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D. 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B. 山水城市应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
C. 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D.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
3、结合全文,钱学森给后人留下了怎样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




4、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钱学森的遗产(节选)
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已然殒世,但是,在历史的天空中,钱学森必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颗明星——就像那颗距离地球大约2.23亿公里的“钱学森星”一样,长久闪耀在苍穹。
  在中国,钱学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身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正价值。
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
  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20世纪80年代初,他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
  钱学森开始审视中医,他写道,“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他同时又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能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或者说,中医是“前科学”,即尚待进入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他甚至在1981年《自然杂志》第4 卷第7 期题为《开展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一文中提出: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不是神秘的,而是同现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而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1958年3月1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山水城市”。在钱学森的倡议下,199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中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他和年轻学者张沁文于1980 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 ——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钱老走完了他的近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我们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真正体味他对中国的重要价值。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B. 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
C. 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D. 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B. 山水城市应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
C. 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D.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
3、结合全文,钱学森给后人留下了怎样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




4、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 ——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5、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杨致远最新电话访谈录
这是All Things Digital 的创始人之一,专栏作家 Kara Swisher 刚刚对 Yahoo! CEO 杨致远做的一次电话访谈,该文发表在 Kara 的专栏 BoomTown。杨致远一天前刚刚公布第三季度疲软的收入状况,不久前 Yahoo!宣布全球裁员10%。
杨致远一年来倍受各种折磨,管理层剧变,险被微软收购,被亿万富翁 Carl Icahn 指责,为与 Google 结为合作伙伴一事同司法部周旋,然而尽管如此,电话中的杨致远仍然十分自信。
①BT:你如何看上一季度的表现?
Yang:我们在第三季度报告中讲到,第三季度搜索广告表现出一些强劲,但品牌广告表现疲软,在美国市场,从第二季度就已经出现弱态,并持续到第三季度。在国际市场,尽管第三季度的显示广告仍然以2位数增长,但已现疲态,英国最先开始,法国也是这样。我们在亚洲的市场占有率很大,但也出现同样的趋势。
②BT:第四季度预期如何?
Yang:在这个非常时期,和其他人一样,我们也言不由衷,因为事情的变化实在太快。我们的一些业务还在进行,但不知道最坏的情况将是什么会怎样,没有人知道。总的来说,在显示广告( display advertising)领域,我们保持着我们的份额。
这和2001年比较,那时,在线应用持续增长,但收入下滑,即使在现在这种时刻,Internet 应用依然强劲。很显然,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市场会触底,我不是经济学家,你可以自圆其说,但没有人真正知道前途是什么样子。
但是,当坏事临头,我们必须能快速前进。我们还说过,广告客户仍然选择我们,这是个好兆头,比如,目前,我们在社会网络那边还没有丢失生意。
当然,广告客户也不太可能在现在这种情形下增加开支,所以我们假定会有一段长期的疲软。我觉得没有人能幸免,尽管搜索广告似乎更能抵抗这些。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在这个季度,我们的搜索和显示广告仍然坚挺。
③BT: 能告诉我们一些裁员和缩减开支的细节吗?
Yang:我们计划圣诞节前裁员,会影响10%的员工,我们希望人们知道,裁员是为了提高效率,不是为裁员而裁员。最近几年,随着投资新产品,收购,我们的开支也增加不少, 我们的业务出现一些重复和地区冲突,我们现在要解决这些问题。
缩减开支是我们短期,也是长期的努力,短期来讲,我们需要合并一些业务,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长期来看,我们会关注我们的整体资产状况。我们要一直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样问自己,我们难道会把自己卖掉吗?还是关门大吉?
④BT: 收购的事进展如何?人人知道,你在和 AOL 谈,你还有什么打算?
Yang:这件事没什么特别可谈的。
但总的来讲,市场走到现在,我们必须时时修正方向,因为现在的情况和三四周前已经大不一样。但我对我们的很多东西都保持乐观,我们没有负债,现金充足,很多公司到了快没钱的时候就不得不问自己该怎么走,那会改变很多人的立场,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一个机会主义者。
我们没有回购股票,我们的股票现在很便宜,但我觉得保持我们充足的现金更重要。所以,我们对保持灵活很看重,保持好的财务状况等待机会很重要。
⑤BT: 你现在和 Carl Icahn 的关系怎么样?
Yang:Carl 还好,他得到的也够多了。他曾是董事会非常有用的人,当然,他现在的角色不同了。多数时间,他富于建设性,但 Carl 毕竟是 Carl,有话就说,从不客气。
⑥BT:你们和 Google 合作的事在司法部进展如何?
Yang: 没有什么新东西可谈,我们仍在谈,我希望事情能解决,我们还没开始,但没有人愿意离场。
⑦BT: 你和微软的关系怎么样,Steve Ballmer 上周提到的搜索合作你怎么看?
Yang:也没有什么新东西可说,我们一直表示,我们愿意听他们的意见,愿意和他们谈任何事。
⑧BT: 你最近被频频攻击,因为没有将 Yahoo!卖给微软,也因为 Yahoo!现在的低股价,以及你的管理方式,为什么你认为自己是 Yahoo!最好的领导人。
Yang: 如果你看看 Yahoo!以前做过的事,走过的路,你会知道我们想做的绝大多数都实现了。我的梦想是将 Yahoo 转变成一个平台和产品公司,我们正在这样做,我们所做的很多事已经转换为价值,不管是我们的主页,还是用户资料,还是 e-mail 还是我们的 APT 广告平台。
在这个不确切的环境下,我想我是绝对合适的人选。现在这个时候需要真正理解 Yahoo 以及客户的人,我觉得我就是。现在即使和一个月以前比已大不相同,但我觉得我是能够指导 Yahoo 走出困境的最佳人选。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Yahoo!虽在亚洲的市场占有率很大,但也出现了疲软的趋势。
B.目前,广告客户仍然选择Yahoo!,且有增加开支的趋势。
C.裁员是为了提高效率,不是为裁员而裁员。
D.市场走到现在,保持灵活很重要,保持好的财务状况等待机会同样很重要。

7、结合全文,杨致远最近被频频攻击,是因为什么?



8、为什么杨致远认为自己是 Yahoo!最好的领导人。




9、结合全文,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杨致远的自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大师的痛与爱
李 晓
85岁的谢晋在故乡上虞的睡梦中悄然离世。在此时的上海家中,儿子阿四还在梦中,他依然在盼望着父亲的归来。
那天出门,父亲还搂住阿四有一个约定:回来后好好陪他游玩。阿四一直站在阳台上目送着父亲离去,却没有送上父亲最后一程。
父亲的最后离去,没有让儿子受到一点惊吓。父亲冥冥中似乎明白,不能让阿四受到惊吓。
这位影响了几代人的大师级电影导演,有四个孩子。不幸的是,除大儿子谢衍以外,其余三个,都有不同程度的智障,这成了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痛。阿四,是谢晋最小的儿子。在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中,谢晋已把心中最柔软的角落给了阿四。当阿三离世时,做导演的大儿子谢衍在陪同父亲为阿三选墓地时,他紧紧抱住如受到雷击一般的父亲说:“爸爸您放心,我一定把弟弟照顾好安排好再走。”谢晋一把搂住大儿子,顿时老泪纵横。然而命运对谢晋竟是如此残酷,就在他离世两个月前,大儿子谢衍先他而去。
谢晋最疼爱阿四。只要谢晋外出,阿四总要站在阳台上等父亲回家。阿四傻傻地靠在门前,倾听父亲回家上楼的脚步声。每当谢晋风尘仆仆从外面回来,他一进门首先要拥抱的就是阿四。他让阿四站在自己面前,就那么怔怔地打量着阿四,脸颊是瘦了还是胖了,头发是长了还是短了,然后为他正正衣角。父子俩一同在书房玩玩具,一阵开心的大笑后,阿四便会摇摇晃晃地去为父亲拿酒瓶。
晚年的谢晋,几乎很少出家门,他要好好守着阿四。只要转眼不见了阿四,他就要大声呼喊。他明白,按照生命的自然规律,他应该走在阿四的前面。所以,他为阿四未来岁月里的一点一滴都做了一个父亲的细微安排,还在上虞老家为阿四修建了一所房子留给他。
有一次,阿四在上海街头,突然不知道回家的方向。阿四失踪了。回到家中的谢晋,发出了狮子一般揪心的吼叫。
谢晋和亲友们一起,寻遍了整个大上海。谢晋还在上海报纸上刊登了寻找阿四的启事。
阿四终于回来了。谢晋抱住儿子,从头到脚,一遍一遍地抚摸。大师一生中在光影世界里拍出了那么多杰作,也没有像这样动情地搂住儿子一次又一次的抚摸。
谢晋说过,无论自己一生中怎样颠沛流离,怎样痛苦不堪,最后只要有亲人相守在一起,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是什么支撑了谢晋在艺术生涯中的激情探索与不懈追求?有人说,是阿三,是阿四。一个父亲心中的疼痛,如何尽情释放与升腾?
在谢晋一生的电影作品中,他饱含深情地拍过一部反映智障人群的电影《启明星》。影片中,有一个智障孩子被发疯的人群扔到了垃圾桶中。据说,那是谢晋在非常岁月里受到冲击时,儿子阿四的真实遭遇。谢晋说,他生命里因为有阿四,他对天下的残障孩子们,都有一份如父爱般的情怀。这份情怀,在谢晋的艺术生命里,如水蒸气上升成云朵一样得到了极致的发挥。
谢晋在心中堆积了太多太多的遗憾与疼痛,一层一层地叠垒,最终,泪珠凝聚成了琥珀。在大师的心中,涌泉一样流淌出艺术世界里真善美的动人旋律。在他的影片中,即使是在漆黑的岁月里,人性的温暖之光也会在茫茫天宇像星辰一样闪烁。
一个父亲心中的痛与爱,谱写了电影史上最美丽的传奇。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10月31日)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二个自然段,交待射晋去世留下智障儿子阿四以及他与阿四的约定,从一个侧面暗示了谢晋为着电影事业欠下家庭许多的亲情。
B.“谢晋在心中堆积了太多太多的遗憾与疼痛,一层一层地叠垒,最终,泪珠凝聚成了琥珀”,高度概括谢晋一生的异常艰辛和非同寻常的艺术成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C.谢晋以自己智障儿子阿四一生的人生经历拍下的电影《启明星》,表现了他对天下的残障孩子们都有一份如父爱般的情怀。
D.文章写谢晋,选取了他与他智障儿子阿四有关的材料来叙写,表现了一代电影艺术大师所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不幸遭遇和辛酸,体现了他超越亲情的坚强性格。

E.本文以谢晋的人生经历启示人们:在人的一生中有可能要遭遇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挫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要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考验,要永远热爱自己的亲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