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7月,在陈云的主持下,“一五”计划第一草稿完成。该计划书洋洋十余万言,但其核心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156项工程)。这些项目遍布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被称之为“中国工业化奠基之役”。关于该计划的制定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针对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将国家安全放在首要地位 |
| B.充分考虑了旧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实际情况 |
| C.既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又考虑到备战和地区布局平衡 |
| D.其不足之处是一切以重工业为核心而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同步发展 |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在于()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事务 | B.都是中央常设行政机构 |
| C.体现了相权削弱君权加强 | D.参与机要政务但无决策权 |
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②从世袭到任命
③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④从分裂到统一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
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
|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
| 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
| B.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
| C.西汉中外朝制度创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完备 |
| D.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
北宋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的主要意义是
| A.提高了文官的政治地位 |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人 |
| C.提高了地方的工作效率 | D.防止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