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欲测定味精中食盐的含量,做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某牌号的袋装味精样品1.0 g;②将样品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加入足量用稀硝酸酸化的A溶液,充分反应,使沉淀完全;③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多次;④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0.50 g。
根据上述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的A溶液是__________;检验加入的A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时,为提高过滤效率,可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称为抽滤装置)代替普通过滤装置,抽滤装置过滤速率比普通过滤装置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洗涤沉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烘干沉淀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A.低温烘干 B.高温烘干 C.利用太阳能晒干
(5)该牌号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若该味精包装袋上标注“谷氨酸单钠含量≥80%,NaCl含量≤20%”,则此样品是否符合产品标示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Fe(NO3)2等硝酸盐热分解产物和产物的性质,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性学习。
I.查阅资料,获取了相关知识信息:
金属的活泼性不同,其硝酸盐分解产物不同,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
(1)K→Na等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如:2NaNO32NaNO2+O2↑;
(2)Mg→Cu等较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氧化物、NO2和O2,如:2Cu(NO3)22CuO+4NO2↑+O2↑;
(3)Hg以后不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NO2和O2,如:2AgNO32Ag+2NO2↑+O2↑.
Ⅱ.实验探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相关结论:
【实验一】探究Fe(NO3)2热分解固体产物中Fe元素的价态.该小组甲同学将Fe(NO3)2热分解固体产物溶于足量的稀H2SO4得到相应两份溶液,进行以下探究实验.
(1)提出猜想:猜想一:Fe元素只显+2价;
猜想二:Fe元素只显+3价;
猜想三:Fe元素既有+2价又有+3价。
(2)实验操作: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②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入___________溶液。
(3)实验现象:实验①_________;实验②溶液不褪色。
(4)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Fe(NO3)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Fe(NO3)2热分解气体产物的性质.小组乙、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收集时操作恰当,几乎没有空气):
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取一定质量Fe(NO3)2装于大试管中,并重新连接好仪器;④加热;⑤…
(1)乙同学使用Ⅰ装置收集气体,恰好收集到27mL红棕色气体。
(2)丙同学取等质量的Fe(NO3)2同样条件下热分解,并使用Ⅱ装置收集气体产物,可收集到_____ mL气体。【实验三】探究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和特征.
(1)小组丁同学取KNO3、Cu(NO3)2、Fe(NO3)2的混合粉末充分加热后用排水法未收集到任何气体,则KNO3、Cu(NO3)2、Fe(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2:3 | B.l:2:2 | C.2:1:3 | D.3:8:5 |
(2)若取按上述比例混合的固体硝酸盐1mol溶于200mL 3mol•L-1的硫酸中,再向溶液中加入铜片,可溶解的铜的最大质量为__________g。
如图是实验室中制备气体或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图
(1)发生装置A中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图装置制备纯净的氯气,并证明氧化性:C12>Fe3+
则装置B中的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装置D中加的最佳试剂是(填序号)___________ :
供选试剂:a.浓H2SO4 b.FeCl2溶液 c.无水氯化钙 d.KSCN与FeCl2的混合溶液
(3)在上图所示圆底烧瓶内加入碳, a中加入浓硫酸,开始实验,加热产生的气体缓慢通过后续装置同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1:证明SO2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实验2: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
证明SO2具氧化性和漂白性:B中为少量Na2S溶液、C中加品红溶液,D中应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填溶液名称),E中加入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4)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不严谨之处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铜(CuO)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中。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H2O、H+ 和SO42-中的哪种粒子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如右图所示三个实验来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提出的假设是 ;
(2)通过实验(Ⅰ)可以证明 ;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 Ⅲ),在( Ⅲ)中应该加入 ,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4)探究结果为 。
资料显示:a.Na2S2O3、BaS2O3、BaS均易溶于水。b.SO2、Na2S、Na2CO3反应可生成Na2S2O3。
某化学小组据此进行了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的探究:
实验制备装置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的作用是
(3)在装置C中生成Na2S2O3。
①完成反应方程式: SO2 + Na2S + Na2CO3 = Na2S2O3 +
②反应开始先使A中发生反应一会儿,再使C中反应发生,其原因是 。
(4)完成对所得产品的检测的实验:
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是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试回答: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 。
(5)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 。如果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6)在A,B的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液体不能顺利流出,应如何改进
(7)在制得的无水三氯化铁含有氯化亚铁,应如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