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即今西京城也)东至潼关,三百馀里,转运通利,关内便之。”该运河指的是图一中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关卡),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记述的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府抑制商业的政策 | B.商业繁荣的景象 |
C.政府赋税的合理摊派 | D.市场管理的规范 |
下图是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对该青铜器的发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遂公盨及铭文拓片
A.证明了大禹存在的可能性 | B.有助于研究中国“德治”思想 |
C.丰富了甲骨文的研究资料 | D.有助于了青铜器的生产水平 |
康熙帝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帝
A.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 B.改变了闭关锁国政策 |
C.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 D.对外来事物态度谨慎 |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材,庶可救其不逮。”材料表明范仲淹强调
A.科举制应以辞赋取进士 | B.科举制考经邦济国之术 |
C.改革以发展经济为核心 | D.科举制导致“天下乏才” |
“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
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
B.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
C.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
D.管辖边疆地区,维护国家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