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名山,往往是既有诱人的自然风光,又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华山的道教文化、泰山的儒家文化、嵩山的佛教文化,可谓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这些名山也因此成为旅游胜地。由此可见 ( )
A.个性化的旅游资源容易吸引游客 | B.不同事物包含着不同的矛盾 |
C.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 D.整体功能的最佳发挥有赖于事物要素的优化组合 |
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这说明了
A.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C.文化创作与创新需要立足社会实践 | D.文化创新需要保持民间艺术原貌 |
由于自然地理的多样变化,让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中国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兰州拉面”、“贵州米粉”、“西安泡馍”等。这说明中华饮食文化具有
A.明显的民族性特征 | B.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
C.一脉相传的继承性 | D.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
一些人认为,传统年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载体变化或消失了,传统文化也失去了根基,面临逐渐消解的危机。这种观点
①具有合理性,因为文化载体的变化对文化传承有一定影响
②具有合理性,因为文化的载体变化能决定内容的变化
③具有片面性,因为文化的传承需要文化载体的与时俱进
④具有片面性,因为文化具有稳定性,要求文化载体稳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中国,春联已不单单是春联,而是中国人的心灵底片、中国人的传统大戏;窗花已不单单是窗花,而是中国人的心灵图纸、中国人的生命吟唱。爆竹、锣鼓、秧歌,是中国人向天地致敬的媒介,花馍馍、馒头、长面、饺子则是中国人以食为敬,以食感恩的载体。这说明
A.春联、窗花等文化元素的内涵现已改变 | B.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C.传统文化左右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 D.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寄托 |
为了旅游开发,找中国文学名著里的虚构人物充当资源,修“故居”、造“故里”,让人啼笑皆非;重金打造一房地产项目,唯恐无人赏识,于是在宣传上欢呼“某地崛起新的文化地标”。这些现象
A.忽视了文化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 | B.割裂了文化发展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C.看到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 D.做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