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两大主题。今日的中国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曾经走过的道路,却是用无尽的艰辛写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的农村改造更有长远影响。……当时中国农业问题之庞大与严重,足以使从事工作者惊讶。l949年以前中国可谓有三个不同的经济体系。在东北原来有“日满鲜”体系,东北的生产和分配只向日本与朝鲜配合。沿海的城市经济大体向外,由国际力量支配。中国内地既为农民丛集之区,一向被遗弃如孤儿。……佃农问题并非一切不平的所在。耕地有时分割的如房间大小,耕牛无法转身。有时所谓地主与佃农只有大同小异,彼此距挨饿不过只两三步。放高利贷已是千篇一律,及于放贷者的亲戚与邻舍。这种情形下,即使要劫富济贫,也难划分界限。这种种现实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实迹:当初农村问题本已严重,最少近几十年来又无人过问,至令之江河日下,况又内外煎逼,农村且还要承受战争与灾荒的后果。
……一到中共控制稳定,村民开始行使他们的选举权,所有党员都要一一在人民面前对帐,称为“过关”,凡是被村民否定者不得为共产党员,或要改造学习。各干部将马克思的劳力价值说(一切价值处于劳力)教与村民。重新分配土地时,事无大小,共产党员均不厌其详的一一区分。其所作调查统计之细超过任何习惯之标准。用道德规劝的时候也贯穿各人良心。毛泽东与共产党人执行土地改革之精,确实夸人惊讶。
主要的行动全经过协定,详细规划,初步试验、修订,重新检讨,到第二次修正才能算数。在村庄之外,地区工作人员检讨他们的工作时,其扩大会议可以纠集到几百个代袁讨论上好几个星期。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依据材料归纳当时中国农村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得摘抄原文),概括中共解决农村问题方法上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1952年,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材料三 1953年初,美国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做准备。1955年,人民解放军解放浙江的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美国军方制定了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
1958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的核工业全面上马了。但是到1960年8月23日,苏联撤走专家,带走图纸,中国面临的是无数技术的盲点和物资的缺乏。在严峻形势的压力下,毛泽东发出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的口号。期间,美国先后制定了“针锋相时”、“亡命之徒”方案,企图阻止、甚或出动飞机轰炸中国的核试验基地。l964年10月1 6日,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
    ──江源《中国之路》
材料四 有一位国民党将领,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后,辞职去了南非,那时候的南非还奉行种族隔离政策,黄种人是有色人种,在路上行走必须走边道不准走大马路,在公共汽车上必须坐后排座。这天,这位先生乘公共汽车,上车后他习惯地往后面走,司机很友好的对他说:“这位先生,请您到前排就座。”老先生非常诧异,说:“我是中国人。”司机说,“我知道,我看出来了。难道您没看报纸?昨天中国爆炸了原子弹。能造出原子弹的民族是应该受到尊敬的。从今天起,中国人都可以坐前排座。”
    ──姜敏《海外见闻》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的原子弹从无到有的背景。
(3)综台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君主极权的帝国体制:明
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三、寄望中兴的张居正改革
四、鼎革之际的危机与困局
第三节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二、海禁与“倭寇”
………
四、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材料一 (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西方在思想领域出现的现象,并分析两种文明朝着“各自不同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与当时欧洲思想发展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至7枚金币,便可以洗净罪恶了。
——摘自赎罪券价目表
材料二 1527年7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这个消息传开以后,引起轩然大波。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路德的一位朋友也担心这一举动可能损害他的威信。但是路德就这样跨出了转向市民生活的第一步,不少宗教界人士纷纷效仿。……早在路德翻译《圣经》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了,但是这些译本艰涩难懂,错误百出。路德是按照希腊文和希伯来文进行翻译的。1521年,路德在小城瓦特堡每天伏案6小时,在羊皮纸上翻译圣经。
——摘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天主教徒……更为恬静,更少有投身商业的动机,他们保有着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德国俏皮话说得好:“要么吃好,要么睡好。”显然,新教徒吃得高兴,而天主教徒则乐于睡得安稳。
——奥芬巴赫
材料四由巴克斯特与清教神学家们进一步调整的关于救赎的加尔文教义,对于理解以商业为取向的人们力争财富和利润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信徒们从不确切地知道有关他们救赎的状态,但他们可以从逻辑上推论,鉴于上帝意愿一个丰裕的尘世王国以彰显他的荣耀,由个人为共同体实际生产的巨大财富,就是上帝喜好那个人的记号。实际上,对信徒来说,个人财富变成了他们救赎状态的真实证据。全能且全知的上帝从不允许有罪之人赞美他的荣耀。确实,“如果财富是从事一项职业工作的成果,那么财富的获得就是得到上帝祝福。”
——斯蒂芬·卡尔伯格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新教与天主教会在教义上有哪些区别;概括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2)恩格斯说,“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请结合材料三、四,论证这一观点。

健全的社会机制应建立在以人为本和法制完善的基础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材料二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材料三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惟世之所号称贤士大夫者(注:指程朱理学家)……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如是者常十而八九矣。”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材料四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儒家思想核心及其社会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制定法律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王阳明救世济民的核心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张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五、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材料一两幅圣母像中哪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文艺复兴时期出现此类艺术特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在上述观点的指引下,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2分)
(4)据材料四归纳孟德斯鸠的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5分)
(5)根据材料五,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这一观点。(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