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 B.40% | C.50% | D.65% |
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其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Pb(s) + PbO2(s) + 2H2SO4(aq) =2PbSO4(s) + 2H2O(l)
电解池:2Al+3H2O Al2O3+3H2↑
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电池 |
电解池 |
|
A |
H+移向Pb电极 |
H+移向Pb电极 |
B |
每消耗3molPb |
生成2molAl2O3 |
C |
正极:PbO2+4H++2e-=Pb2++2H2O |
阳极:2Al+3H2O-6e-=Al2O3+6H+ |
D |
![]() |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和B,发生反应:2A (g)+B (g) ![]() |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图乙显示的是催化反应与无催化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 |
C.将BaO2放入密闭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 ![]() |
D.将一定量的NO2充入针筒中后封口,发生反应2NO2 (g)![]() |
在常温条件下,下列对醋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
B.将pH=a的醋酸稀释为pH=a+1的过程中,c(CH3COOH)/c(H+)变小 |
C.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c(CH3COO-)-c(CH3COOH)=2[c(H+)-c(OH-)] |
D.等体积pH=a的醋酸与pH=b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时,存在a+b=14 |
如图所示,图Ⅰ是恒压密闭容器,图Ⅱ是恒容密闭容器。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在Ⅰ、Ⅱ中分别加入2 mol X和2 mol Y,开始时容器的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状态: 2X(?)+Y(?)aZ(g)。此时Ⅰ中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Z的化学计量数a = 2 |
B.若Ⅱ中气体的密度如图Ⅲ所示,则X、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 |
C.若X、Y均为气态,则在平衡时X的转化率:Ⅰ﹤Ⅱ |
D.若X为固态、Y为气态,则Ⅰ、Ⅱ中从开始到平衡所需的时间:Ⅰ>Ⅱ |
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
![]() |
![]() |
|
现象 |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B.进一步反应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C.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