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刻于明朝初年、悬于黄山市西递慈善堂的“孝”字。该字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猴头和慈妇的头像,表达了不孝便由人变猴的意蕴。在我国,孝文化由来已久,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却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上述材料说明 ( )
| A.孝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
| B.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
|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
| D.继承传统文化应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
中国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而齐白石时期的中国画,已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更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材料反映了()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离开传统的艺术创新更具魅力
④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
|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 A.立足社会实践 | B.扩大文化交流 |
| C.进行文化传承 | D.发展商业贸易 |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慕课(MOOC)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①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