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主角是—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工场手工业待业生产,主要靠人力和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是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就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系列产品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王顺义与王心恒《简明科学神话》
材料二:“新能源将带来第四次产业革命”。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表示,“人类经过了以蒸汽机、电力和电脑引领的三次产业革命,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使得世界工业发展水平提高一大步,人民受益,而第四次产业革命将会由新能源来引领。”
 发展新能源不仅顺应了世界产业的未来趋势,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思危表示,为了降低能耗,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我国应该在新能源产业上多下工夫。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而我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到70%左右,石油占20%。—成思危:“新能源将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
(1)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关系?是怎样阐述的?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两次革命对社会关系、国际格局的不同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孙中山为振兴中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天然之富源,如煤、铁,水力、矿油等,及社会之恩惠,如城市之土地,交通之要点等,与夫一切垄断性质之事业,悉当归国家经营,以所获利益,归之国家公用。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1919年2月,孙博士已经系统地制定了他的发展中国经济计划的包罗万象的大纲。这个大纲要求:铁路十万英里和碎石路一百万英里;修浚现有运河和开挖新的运河;一个规模巨大的治河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开辟“商港”,从这些商港出发,铁路网像扇形似地展开,远至西藏、新疆……建设新的冶铁炼钢工厂和水泥工厂……
——(美)韦慕庭《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材料三:为了实现他(指孙中山—一编者注)的实业计划,孙博士建议:提供资本的各列强政府同意设立一个国际团体,使用他们在战争时期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专家,责成他们有系统地进行设计,制定标准。不过,他提醒,必须设法取得中国人民的信任,以保证他们的合作和支持。
——(美)韦慕庭《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经济主张。其经济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必须设法取得中国人民的信任,以保证他们的合作和支持”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孙中山“经济计划”的不足之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渎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在郑县做知县时试验过(青苗法),“贷谷于民,立息以偿”,效果不错。然而当他将此法推向全国,同比例放大,却南辕北辙了。不识字的乡农们去申请青苗法的贷款,要经过以下程序:为了填写申请书,就要花钱请书吏;再拿到衙门去申请,碰到贪官污吏,中间不知要花多少打点费,而且贷款多少完全由官吏写。据史书记载,(某地区)虽然变法规定的利息是二分,但经过中间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最后贷款农民要返还的实际利息,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比高利贷还要高许多。于是逼得农民宁肯“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去借高利贷,也不敢向政府贷款。……更糟糕的是,王安石过于自信,急于求成,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其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都必须接受贷款。这样一来,到了还钱的时候不要说一般农民吃不消,就是中农、富农也吃不消。自然,这项措施变成了官员的赢利手段,他们的权力寻租,也有了改革这一至高无上的借口。
——《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材料二:朱熹说;“介甫(王安石)之心固欲救人,然其术足以杀人。”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归纳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异彩纷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服务。1956年日本敢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的不同及其取得的共同效果。
(2)根据材料三,“新经济”的发展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

探究题
阅读下列材料: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请回答:
(1)乾隆皇帝是怎样认识对外贸易的?他的理由是什么?
(2)这一认识对清朝对外关系有什么影响?产生了哪些后果?

简答题太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曾鼓舞了很多农民参加起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体现这一理念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它提出了怎样的财产和土地分配制度?
(3)你怎样评价这一纲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