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梦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每个人、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
材料一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梦想天下应该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想状态,统治者应该“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摘编自《孟子》
(1)孟子认为理想的治国思想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材料二 清国革命领袖孙中山……多少年来,他一直都是满清王朝统治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个时候开始,他的头颅就被大清政府重金悬赏,然而他却能一次次逃脱大清政府编织的追捕网,并且悄无声息地周游世界,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指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他的梦想……。   
——1911年10月14日的《纽约时报》
(2)孙中山为实现救国梦想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孙中山提出救国方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学者普遍认为,《独立宣言》是美国梦的根基,在《独立宣言》之后制定的宪法等各种法律为美国梦提供了法治保障……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的制度,个人再好的梦也难以实现。
——刘植荣《解读美国梦》
(3)结合所学知识阐释1787年宪法如何为美国梦提供法治保障?宪法后来又以何种形式不断完善和发展?  
材料四 出生于马其顿的穆斯塔法·凯末尔实现了“青年土耳其党”多年以来的梦想: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凯末尔梦想建立的现代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的国家性质是什么?他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列举3条,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评价孙中山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不同的历史观对历史研究会有不同的视野或角度,甚至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历史观较多的是以《易经》为准则,提出了“循环论”( 一种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周而复始地经历同样阶段的理论)。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史学研究有时又以《左传》为准则,即提出“复古论”,总以夏商周三代为标准,厚古非今。
材料三 1898年严复《天演论》的出版,给史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社会进化论不仅形成了新的历史观而且形成了新的世界观。
——摘自长江日报专栏刘洪波的《天演论颠覆历史观》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对上述“三观”说明肯定或否定的理由,要求符合历史事实。

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训蒙读物,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
“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 ……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 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东西方时代特征。
(3)据材料三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 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 年)
材料二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 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 ……(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 ……(而后者) 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 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 其不仅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摘编自杨奎松《何为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 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分)、会有人唱它。 ……(1937 年)9 月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默然”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资讯传播、教育状况及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24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研究应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有一分材料,只说一分的话。”

材料二(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材料三 20世纪 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 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所给史学原则,补充表中空缺的史料和结论,并对错误结论加以修正。
(2)据材料二,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
(3)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6 分)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