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梦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每个人、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
材料一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梦想天下应该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想状态,统治者应该“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摘编自《孟子》
(1)孟子认为理想的治国思想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材料二 清国革命领袖孙中山……多少年来,他一直都是满清王朝统治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个时候开始,他的头颅就被大清政府重金悬赏,然而他却能一次次逃脱大清政府编织的追捕网,并且悄无声息地周游世界,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指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他的梦想……。   
——1911年10月14日的《纽约时报》
(2)孙中山为实现救国梦想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孙中山提出救国方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学者普遍认为,《独立宣言》是美国梦的根基,在《独立宣言》之后制定的宪法等各种法律为美国梦提供了法治保障……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的制度,个人再好的梦也难以实现。
——刘植荣《解读美国梦》
(3)结合所学知识阐释1787年宪法如何为美国梦提供法治保障?宪法后来又以何种形式不断完善和发展?  
材料四 出生于马其顿的穆斯塔法·凯末尔实现了“青年土耳其党”多年以来的梦想: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凯末尔梦想建立的现代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的国家性质是什么?他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列举3条,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评价孙中山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按联邦制发明者们的理想设计,美国联邦制是由若干个具有自治能力的政治实体(即州)在共同认可的政治框架下结合组成的一个政治实体。各州在尊重和维护联邦的权威和权力的前提下,共同参与联邦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实施,并在不损害联邦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行使各自原有的政治和经济自治权。联邦和州两级政府的权力均来源于同一人民,两级政府同时管辖同一国土和人民,但两级政府的权力通过联邦宪法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受宪法的保护。……两级政府不仅相互制约,也受到各自内部分权机制的制约,没有一级政府可以轻易侵犯人民的权利。这种体制被联邦制的策划者之一麦迪逊称为是对美国人民权利的双重保护机制。
——王希文《美国历史评论》
材料二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拨,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的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动摇。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只缘清末人,熟于西洋18世纪时代如法国孟德斯鸠辈的政论,他们以为国体有君主、民主之分,政体有专制、立宪之别。中国有君主而无国会无宪法,便以为是君主专制。……极精密极完整的政权分配,使整个政府的行政机关各有依循,便不必有宪法而政府自有限节。而况明代以前,宰相为行政领袖,与王室俨成敌体。王帝诏命,非经宰相副署,即不生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看法是什么?他是如何论证自己的看法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廷政治方针的变化和知识群体的参政,才导致了贤良对策与孝廉察举的出现,由此,“进贤”、“贡士”成了汉代察举的典型形态,“科目”取士之法也因之获得了制度化的形式。
——引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科举制度中,如唐宪宗时规定“迹涉流狂,兼亏礼教……不得中选”,宋代规定“不许有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文化考试要经过层层选拔、淘汰、极为严格。历代对考生健康也有要求,如唐代考中后,要由吏部组织再“试身”,即考察外貌和健康状况;宋代规定“其有残疾、笃疾并不得予解”,元代规定“患废疾”者不得应试。
——引自《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三三百年来,科举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注,指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引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九《好及第恶登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贤良对策与孝廉察举”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科举制度的主要历史影响。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 3月)
材料三如图,1952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 l952年=100)

(图表说明:横轴为年份,以1952年为起点,1965年为终点;纵轴为国民生产总值指数)
——摘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l)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3 分)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