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梦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每个人、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
材料一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梦想天下应该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想状态,统治者应该“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摘编自《孟子》
(1)孟子认为理想的治国思想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材料二 清国革命领袖孙中山……多少年来,他一直都是满清王朝统治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个时候开始,他的头颅就被大清政府重金悬赏,然而他却能一次次逃脱大清政府编织的追捕网,并且悄无声息地周游世界,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指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他的梦想……。   
——1911年10月14日的《纽约时报》
(2)孙中山为实现救国梦想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孙中山提出救国方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学者普遍认为,《独立宣言》是美国梦的根基,在《独立宣言》之后制定的宪法等各种法律为美国梦提供了法治保障……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的制度,个人再好的梦也难以实现。
——刘植荣《解读美国梦》
(3)结合所学知识阐释1787年宪法如何为美国梦提供法治保障?宪法后来又以何种形式不断完善和发展?  
材料四 出生于马其顿的穆斯塔法·凯末尔实现了“青年土耳其党”多年以来的梦想: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凯末尔梦想建立的现代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的国家性质是什么?他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列举3条,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评价孙中山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托克维尔的意思是,大革命爆发前40年,在人民尚未追求政治自由时,政府就应该意识到这只是暂时的,人民一定会追求政治自由。趁这个时候,政府自己完成一些政治改革,让人民顺利获得和享受政治自由,这样,后面的大革命也就未必还会发生。遗憾的是,当时的法国政府和国王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尽管路易十五有个最能干的大臣想到了,并且向路易十五还作了建议,由于国王本人和整个政府班子没有这种意识,建议等于白说。托克维尔的意思是,像这样一种大的改革,只有当国王和整个政府都想到了并作了“构想”,才有可能进行并去完成它。
错过这个机会,到了“20年后,形势改观:政治自由的形象已呈现在法国人的精神中,而且一天比一天更加吸引人。……全体人民均有权参加治理的思想深入人心”。而这个时候,大革命的到来其实就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闵良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三题(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不可避免的原因。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追求政治自由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要之,吾人研究罗马法之目的,非欲以稽古自炫。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研究罗马法者,所以溯其本而究其始也。良以吾国新民法泰半因袭大陆,而大陆诸国之法源,几尽觞罗马法。即此一端,已足示吾人研究罗马法之重要。苟从法学之价值观之,罗马法为治法者之基本学问。倘能融会贯通,法学智识已习过半矣。
——丘汉平《罗马法》
材料二西方许多国家的议会与政府有着很强的亲和力,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总理或首相并负责在议会中选择本党议员组成内阁。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不仅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自身的特点也十分鲜明。
英国的压迫已经远去,革命所要极力维护的人民的权利——实际就是州议会的权利——已经被证明并不能如期望的那样能够不需要一个总权威就可以得以维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全国政府的条件成熟了。在制宪会议上,吸取十三个州一院和两院实践的丰富经验和教训,会议多数代表都表示,邦联体制无论如何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全国政府必须能够代表人民,直接对每个公民行使权力;如果仍然一切都求助于各州政府,那无论如何加强邦联国会的权力,都将于事无补。— 一据《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等整理
(1)材料一中,丘汉平认为有必要加强对罗马法的研究,试概括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许多国家中“议会与政府有着很强的亲和力”的理解。
(3)与材料二中多数西方国家相比,美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有何鲜明特点?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于千百年来长期处于社会最低层的贫苦工人和农民来说,新中国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解放。
——《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二 60年来,我国的基本民主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一中,新中国名称的确定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根本政治追求”?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政党制度的具体名称。简析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时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六典·卷八》门下省侍中条:“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日奏弹,三日露布,四日议……”并在注释中解释“议”云:“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畀同,奏而裁之。”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
——《探讨隋唐时期司法政策》
材料三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明武宗下诏南巡,遭到朝廷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四十六位官员受杖刑,十五人毙命为结果,明武宗最终成行。廷杖作为一种法外之刑,在明朝时期屡屡作为皇帝针对犯颜直谏或忤旨过犯的朝臣而下令在朝廷之上对其实施杖责的一种刑罚而被使用,并且规模逐渐愈演愈烈。
——曹毅《中国古代君权制约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门下省的职责。比较材料一、二,分析唐代“集议”机制形成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明两代对‘集议’态度的不同说明了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云:我两人忠心为国,亦须筹顾大局。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所招新兵,未经训练。今既到如此地步,中日系切近邻邦,岂能如此相争,久后必须和好。但欲和好,必须为中国预留体面地步;否则,我国上下伤心,即和亦难持久。……伊(藤博文)云:局面竞至于此,非余之过也。战端一开,伊于胡底,讵能逆料?……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材料二 李云:无论如何,总请再让数千万,不必如此口紧。伊云:屡次说明,万万不能再让。李云:又要赔钱,又要割地,双管齐下,出手太狠,使我太过不去。伊云:此战后之约,非如平常交涉。李云:讲和即当彼此相让,尔办事太狠,才干太大。伊云:此非关办事之才,战后之效,不得不尔。如与中堂比才,万不能及!李云:赔款既不肯减,地可稍减乎?到底不能一毛不拔。伊云:两件皆不能稍减,屡次言明,此系尽头地步,不能少改。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材料三 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项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进步党建议,鉴于即将到来的瓜分中国的行动,日本应占据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而自由党则力主割占满洲和台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参与“马关和谈”的出发点。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理由发生了什么变化?联系材料一、二,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各自态度有何不同?
(2)《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日之间取得和平局面了吗?据材料三和所学日本侵华知识,分析其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