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除下表中所列处理方法不同外,其他操作步骤均正确,但实验结果却不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
实验材料 |
提取核物质时加入的溶液 |
去除杂质时加入的溶液 |
DNA鉴定时加入的试剂 |
甲 |
鸡血 |
蒸馏水 |
95%的酒精(25℃) |
二苯胺 |
乙 |
菜花 |
蒸馏水 |
95%的酒精(冷却) |
双缩脲试剂 |
丙 |
猪血 |
蒸馏水 |
95%的酒精(冷却) |
二苯胺 |
丁 |
鸡血 |
蒸馏水 |
95%的酒精(冷却) |
二苯胺 |
A.实验材料选择错误的组别是丙 |
B.沸水浴后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的组别是甲、丁 |
C.甲组实验现象差的原因是25℃的酒精对DNA的凝集效果差 |
D.乙组实验不成功仅因为在鉴定时加入了双缩脲试剂 |
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机交配使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
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
C.新物种的产生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
D.共同进化只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
下列与核酸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RNA的生物一定含DNA |
B.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 |
C.含RNA的细胞器一定含DNA |
D.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取样地点 |
取样时间 |
动物种类及数量 |
||
蚂蚁 |
蚯蚓 |
蜈蚣 |
||
溪边土壤 |
上午10点 |
很少 |
较多 |
非常多 |
晚上10点 |
少 |
多 |
较多 |
|
山地土壤 |
上午10点 |
非常多 |
较少 |
较少 |
晚上10点 |
较多 |
少 |
很少 |
A.表中所列出的三种动物均为消费者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
C.土壤中的小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
D.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人体细胞中的某基因活化后,导致细胞癌变。相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A.该基因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
B.该基因活化后其细胞周期缩短 |
C.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数量会明显增多 |
D.癌细胞中DNA聚合酶活性降低 |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上可合成ATP |
B.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 |
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 |
D.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