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
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右图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
数量应记为__________株。
(2)用样方法对该植物和本地原有四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株/m2)。请在相应的坐标图中绘出该
引入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在曲线上用字母标注引入植物)。
(3)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
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
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
(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
A.乙为该入侵植物,甲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 |
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 型 |
C.t2、t4时,甲、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 |
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 |
(5)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量、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下表。
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结豆荚数____________;结果反映的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中种子数量___________。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
细胞融合技术有着广泛应用。下图表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a、b分别是基因型为yyRr和YYrr两个玉米品种的花粉,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科学家分别将它们的花粉除去细胞壁,然后诱导其融合,再把这些融合细胞进行培养,培育出了玉米新品种。这两个品种的花粉可用化学诱导剂________诱导融合,这些融合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________,再经培养可以得到________种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玉米新品种。
(2)若a、b表示番茄和马铃薯两种植物的体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在“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中,运用了植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技术,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
②a、b细胞融合之前,要用到的酶是________,酶处理后得到________。
(3)若a、b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d细胞,d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②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将乙肝病毒控制合成病毒表面主蛋白的基因HBsAg导入巴斯德毕赤酵母菌生产乙肝疫苗的过程及有关资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是一种甲基营养型酵母菌,能将甲醇作为其唯一碳源,同时AOX1基因也会因受到诱导而表达。[5ˊAOX1和3ˊAOX1(TT)分别是基因AOX1的启动子和终止子]。
资料2巴斯德毕赤酵母菌体内无天然质粒,所以科学家改造出了图1所示的pPIC9K质粒用作载体,其与目的基因形成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后可以与酵母菌染色体发生同源重组,将目的基因整合于染色体中以实现表达。
(1)如果要将HBsAg基因和pPIC9K质粒重组,需要用到_____ ___处理。
(2)获取HBsAg基因时,可利用 、 方法获取。
(3)构建的重组质粒中有5ˊAOX1、 3ˊAOX1(TT)和HBsAg基因外,还应有 。
(4)步骤1中的方法是 ,此时的大肠杆菌处于 状态。
(5)为了确认巴斯德毕赤酵母菌转化是否成功,在培养基中应该加入卡拉霉素以便筛选,转化后的细胞中是否含有HBsAg基因,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检测。
(6)与大肠杆菌等细菌相比,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菌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其优点是在蛋白质合成后,细胞可以对其进行____ ____并分泌到细胞外,便于提取。
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P、p和Q、q共同控制,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至少每一对基因中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的颜色为紫色,其他的基因组合则为白色。根据以上信息请分析:
(1)两对基因P、p和Q、q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紫色豌豆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为PpQq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若对自交后代所有紫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紫花豌豆与一白花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8紫花、5/8白花,则下列选项中符合亲代的基因型要求的是__________。
A.PpQq×Ppqq | B.PPqq×Ppqq | C.PpQq×ppqq | D.PPQq×ppqq |
图1表示某生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CD段变化发生在__________期。
(2)图.2中,甲细胞中含有______染色体组,甲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______段,对应于图3中的______。
(4)图2中,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请仔细观察丙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对农田中甲、乙两植物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图1是它们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1、B2、C)下的生理状态.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药用植物细辛适宜在密林下潮湿背阴处生活,蒲公英则适宜生长在旷野路边。图1中,能代表蒲公英的曲线是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请在下面写出与B1生理状态有关的反应式:
(2)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Ⅳ状态下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
(3)对甲植物来说图1四种不同光照强度(O、B1、B2、C)对应图2中状态依次是______。
(4)生产实践中经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若图1表示大棚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
(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在25℃~30℃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植物在25℃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4h,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假设光合产物只为葡萄糖)为______mg(四舍五入到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