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至35℃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
温度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第7次 |
第8次 |
0h |
24h |
48h |
72h |
96h |
120h |
144h |
168h |
|
15℃ |
1.2 |
3.0 |
3.8 |
4.6 |
4.0 |
3.2 |
2.8 |
2.5 |
20℃ |
1.2 |
5.0 |
5.3 |
4.2 |
2.1 |
1.2 |
0.8 |
0.6 |
25℃ |
1.2 |
5.2 |
5.6 |
4.6 |
2.9 |
1.0 |
0.6 |
0.2 |
30℃ |
1.2 |
4.9 |
5.5 |
4.8 |
2.2 |
1.3 |
0.7 |
0.5 |
35℃ |
1.2 |
1.5 |
1.8 |
2.0 |
2.2 |
1.3 |
0.8 |
0.6 |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法。
(2) 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
(3)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 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 (选填“增加”、 “减少”或 “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 (选填“增加”、 “减小”或 “保持不变”)。
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专题方面的问题:
(1)表是一种培养基配方,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时要在 g/cm2压力下灭菌30分钟,为了防止尿素加热分解,需要单独用 过滤去除细菌。
②该培养基属于什么培养基(多选)___________。
A.液体
B.固体
C.鉴定
D.选择
E.天然
③如果要对培养的菌落进行纯化,一般采用 方法,操作的第一步及每次画线之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 处理,目的是对接种环进行_________。
④制备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用下列字母排序)
a.倒平板
b.计算
c.溶化
d.称量
e.灭菌
A.a→b→c→d→eB.e→b→d→c→a
C.b→d→c→a→eD.b→d→c→e→a
(2)如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示意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B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它是由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组成。
②A能被培养成为C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③植物激素中___________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酿制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培养阶段进行抽样检测,甲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的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乙图为抽样检测得到的酵母菌数量、葡萄糖浓度、乙醇浓度绘制成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图。在实验中,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应位于计数室的 ,这些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共 个。
(2)在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需要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其目的是 。乙图曲线BC段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 。
(3)葡萄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 来检测酒精的生成,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之反应呈现 色。
(4)如果在T3时接种醋酸杆菌,为控制培养条件,接种后应采取的主要猎施是 。请在乙图中画出接种醋酸杆菌后容器中醋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该曲线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属于 模型。
(5)在种植葡萄的土壤中和葡萄皮上往往有很多的野生酵母菌群,如果要从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 和 。
下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a、b、c、d表示细胞器,下表是其中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物质X以 方式进入细胞,研究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2)表中甲、丙分别是 、 (填图中字母)。
(3)图中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 (填图中字母),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有 类RNA参与。
(4)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 (填图中字母),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 。
(5)请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表中数据
下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A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2)图B细胞中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 。
(3)图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 阶段。
(4)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① 、或② (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给分)。
(5)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 、 ,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下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2是某科研小组利用密闭的透明玻璃小室探究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
(1)图1中,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①〜④过程中,能为该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 。
(2)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向图2所示的装置通入14C02。当反应进行到0.5s时,14C出现在C3中;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CH2O)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 (条件)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
(3)将图2所示的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曲线。观察装置中液滴的位置,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 侧,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 点。在下午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
…… |
25 |
27 |
31 |
37 |
……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3所示曲线的 段获得的。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