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主席在访问非洲时代表中国政府郑重承诺:中方将认真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的各项援非举措,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继续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扩大对非贸易和投资、加强中非务实合作。
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表示,“中国总是在坦桑尼亚和非洲最需要的时刻给予支持和帮助,不附带任何条件,坦桑尼亚和非洲感谢这样的支持和帮助”。
英国路透社评论说,在严峻的经济危机时代,中国保证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展示了其“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外交政策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家形象”。(8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必须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必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各地政府均把GDP增速调低,而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速提高。这一降一升,可以看到鲜明的政策导向。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可以稍稍放慢脚步,进行调整,让经济繁荣惠及更多普通百姓,能让民众过上更平等和有尊严的生活。
结合所学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一降一升政策导向的原因。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会议指出: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性消费渐成主流;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经济增长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发生;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依据材料,分析为适应上述经济新常态应采取的措施及其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015年6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海很早就出现于我国的古籍中,早在《后汉书》和三国时期的《南州异物志》以及宋代的《太平御览》都有对南海的记载,勤劳的中国人民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材料二:7月16日,菲律宾国防部发言人在一条短信中说,“中国政府不断歪曲事实,并试图误导善良的中国人民”。对于菲律宾军方称中国政府误导“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你怎么看?76.4%的受调查者认为“这种说法荒唐可笑”。19.8%的人认为这是“菲军方编造谎言博同情。”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南海历来属于中国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菲律宾军方称中国政府误导“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的说法不仅是荒唐可笑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
(3)假设你是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对于菲律宾无视中国根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享有的合法权利,违背与中国多次确认的共识及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的承诺,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